宗祠家庙

  福建省建阳市麻沙镇是建阳蔡氏梓里,蔡氏九儒发祥之地,也是蔡氏精英荟萃之地。唐乾宁四年入闽始祖,风翔节度使,建阳县长官蔡炉公,率领中原五十三姓入闽,天复二年,择居麻沙开基以来,已有1100余年,子孙繁衍四十余代,遍布海内外。


  唐天佑年二年,二世祖建阳县尉,中议大夫,少保蔡銮公,在麻沙买地兴建蔡氏家祠,塑炉公像以崇杞。八世代有令德,至宋九传牧堂公起,四世出九大贤,道宗孔孟,学衍周程,注经卫道,功在圣门,百年之内先后建有西山公读书这所麻沙“显庆堂”,牧堂公著书之所武夷二曲的“永归堂”,九峰公著书之所,庐峰山下的“大明堂”。保佑三年理宋皇帝敕建的“西山精舍”和“庐峰书院”。都是建阳蔡氏九儒著书立说崇杞孔圣的蔡氏文化胜地。庆元二年,十一世孙节斋公将蔡氏家祠重修一新,并立祠堂议约。


  元朝大元年十四孙,观文殿大学士光禄大夫蔡希清,追念祖德,将家祠扩大规模,前堂为讲道堂,中堂祀九峰公,配格、模、杭、权,后堂为崇儒长官祠,改名为“梓里书院”。


  清康熙四十五年,圣祖仁皇帝崇儒重道,御书颁赐宋儒蔡沉“学阐图畴”金匾,悬挂麻沙“梓里书院”。钦命福建学政沈涵,以沉公号定书院名,将梓里书院改为“九峰书院”,历经唐、宋、元、明、清、民国六代,始而家祠,继而“梓里书院”又继“九峰书院”,1000余年积厚流光,地方官员多次捐银修葺,赠匾立联,当时建阳蔡氏文化名扬中外。民国之后,蔡氏各地学堂、书院失管倾败。直到20世纪五十年代,祭田、祖祠归公,建阳裔孙无力重建,半个世纪来,多次政治运动,祖坟荒废,祖祠灭迹,族谱遗失,建阳裔孙象无窝之鸟,族人相见如路人。


  20世纪90年代,建阳裔孙蔡古初、蔡建海等怀着念祖德,弘扬蔡氏文化的热心,自筹资金发起并经建阳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了“建阳蔡氏九儒学术研究会”和“建阳市蔡氏宗亲联谊会”。利用会刊,向海内外蔡氏宗亲广泛宣传,沟通感情,建立宗谊,增强了蔡氏族人的凝聚力。


  世纪之交,建阳蔡氏宗亲联谊会先后多次发起重修古代名人祖先的陵墓和兴建蔡氏宗祠的倡议,深获海内外蔡氏宗亲的赞同和资助。重修入闽始祖炉公墓,兴建了--蔡元定墓-西山陵园。


  为集古代建阳蔡氏文化胜迹,兴建一座综合性的济阳堂蔡氏宗祠。建阳蔡氏宗亲联谊会,历经两年时间的筹备工作,终于在2003年元月在麻沙水南路8号购买古代刘、蔡两家的旧祠遗址。建海、有

11
0.08794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