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姓是当今中国第12大姓。“百家姓”中孙姓排名第三,因起于吴越国爱妃为孙氏。孙姓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的姬姓卫国,为周文王之子卫康叔的后代。得姓始祖:孙书,齐景公把他封为乐安(今山东省博兴县北),并赐他孙姓。
1.出自姬姓,源于春秋卫国国君康叔,乃先秦孙姓来源最主要一支。《元和姓纂》载:周文王第八子卫康叔之后,至武公和生慧孙,惠孙生耳,耳生武仲,以王父字为氏。
2.出自芈姓。春秋楚国令乙孙叔敖之后,此乃孙氏第二来源。孙叔敖任楚国令尹时,为官清廉,政绩卓越,为一代名相,后人为了纪念他,就以他的字中孙为姓氏,孙叔敖便是这支孙姓的始祖。
3.出自伪姓。春秋时齐景公赐姓孙。
4.出自子姓,商汤后裔,比干之后。比干被纣王杀害后,其子孙纷纷避难隐性,有的以本为王族子孙之故改为孙姓。
5.出自荀姓。荀况后裔,汉代刘荀称帝因避讳下令荀姓子孙改为孙,并将战国时代荀卿都改为孙卿。
6.出自夏侯。
7.赐姓和改姓。
8.源自少数民族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