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古来有之。宗谱,记载家族来龙去脉、世系传承。使后人知其源流根本所在,代代相传。同宗之人,行辈不可紊乱。血浓于水,同宗相遇不可形同路人。以上所说,旧谱已殷殷万言,在此不再赘述。
举国杨氏四五千万人,乃当今百家姓第六位。杨氏受姓始祖系东周时期杨侯伯桥公,周文王之后。杨氏出自姬姓,溯之乃黄帝后裔。
旧谱载,我杨氏世居青州,居所在益都县柳行头村(今山东省青州市昭德居委会柳行街)。始祖讳自青,字临海,号济众。膝下兄弟三亲,长讳治、次讳景、三讳顺。明洪武年间,其兄弟三亲迁来肥邑,在今杨家花园地界建村,忠孝传家,勤奋耕读,繁衍生息。之前有我杨氏迁自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之说,然无籍可考。“始祖讳自青神位”碑载“世居青州府益都县柳行头村,有墓在焉”,当以此志为准,不可乱认出处。系出花园之杨氏,当切记于心。
清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经十七世祖讳伯元公、十五世祖讳文锦公首倡,合族输资,共襄正举,卜本村东南风水宝地,建成我杨氏宗祠。刻木修主,设祭恭奉于一堂。咸丰、光绪年间,历经多次维修、缮补、扩建。祠堂占地五亩,方圆规整;正殿三间,庄严肃穆;月台、踊路、影壁、大门楼等,恢弘大气;松柏次第,花木井然。县乡村里,无不称奇。待修通谱,不幸因伯元公仙逝而未逮。
“民国十有三年”即公元1924年,“十八世慎锜仲荣撰书”之《叙创修支谱合通谱序》载:“我杨氏族谱三支,长支创自族兄介宾巨兴公,次支创自族祖介宾谓公,我支创自业儒冠礼祖,继自大宾玉阶祖,期皆碑之谱。夫谱帙,长支莫叙,次支叙自族伯修职郎伯元公。余支叙自玉阶祖登仕郎,予太祖清亭公……”。据此而知,我杨氏通谱修自1924年,乃创修支谱合为通谱,十八世慎锜公系主要集大成者也。之前三支各叙,尚未通谱。其后,“民国十五年”和“民国四十年”,即公元1926年、1951年又有所续修。再后至今,未见续谱。
风雨六十余载,宗谱失修,宗祠凋敝,列祖不祀,族心涣散。有识士不乏,但因工浩事繁,只得看在眼里,痛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