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姓源流
出自姜姓 远祖炎帝
姓”和“氏”原本是相互区别的,“姓”的起源较早,大约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时期,中国较早的姓因此多带有“女”字偏旁。“氏”是从“姓”中派生出来的,大约产生于父系氏族社会之后,代表着大部族之下的氏族支系。许氏正是如此,它源出于中国最古老的姓之一“姜”姓。唐·《元和姓纂》云:“许,姜姓,炎帝四岳之后。”
炎帝神农氏是上古时代活动于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炎帝部族早期以渭水流域为根据地,以后向东迁徙,建都于陈(即今之河南淮阳),活动于今河北的中部、河南、山东西部和湖北的北部,即中原地区,并在这一地区和蚩尤部落与黄帝部落发生了长期的冲突与融合,最终形成了中华民族早期的主干部分,炎帝因此和黄帝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这也是中国人至今仍自称为“炎黄子孙”的原因。据《尚书》、《白虎通》、《帝王世纪》、《史记·三皇纪》等古籍所载,炎帝神农氏被尊为“三皇”之一,又据《易·系辞下》的记载炎帝神农氏被尊为“五帝”之一。关于炎帝名号的来由,汉代张晏说:“以火德王,故号曰炎帝,作耒耜,故曰神农”。炎帝出生并生长于今陕西中部渭水的支流姜水沿岸,因而以地名“姜”为姓。《国语·晋语》中引晋大夫司空季子的一段话说:“昔少典娶于有乔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是说黄帝和炎帝同为少典之子,各因其成长的地名为姓分别为姬和姜,他们是同时代的人,在军事上曾相互配合。姜姓因炎帝而得姓,许姓出自姜姓,许氏的祖系最早可上溯到炎帝神农氏,作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炎帝可视为许姓的远祖。
炎帝之后许氏比较著明的祖先还有:缙云氏、共工氏和四岳。
缙云本是黄帝的官名,传说黄帝即位时有祥云出现,黄帝便因此用云名给他的官员命名,春官为青云,夏官为缙云,秋官为白云,冬官为黑云,中官为黄云。炎帝的后代在黄帝时曾有任夏官的,因而称缙云氏。所以《史记·五帝本纪·集解》引汉代贾逵说:“缙云氏,姜姓也,炎帝之苗裔,当黄帝时,在缙云之官也。”
共工氏是高辛氏即帝喾时的诸侯,其活动区域在今河南一带,因势力强大曾和帝喾分庭抗礼,所以《晋语·国语》引贾逵注云:“共工,诸侯,炎帝之后,姜姓也。颛顼氏衰,共工氏侵陵诸侯,与高辛氏争而王也。”
四岳,古书上亦称太岳、大岳,是古代掌管四时、方岳的官。许氏的始祖伯夷,亦即许由,曾任尧、舜、禹的四岳之官。
东汉著名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叙述自己的祖系时说:“曾曾小子,祖自炎神。缙云相皇,共承高辛。太岳佐夏,吕叔作藩。俾侯于许,世祚遗灵。自彼徂召,宅此汝濒。”意思是说:我这个许家的曾孙小子,祖先起自炎帝神农氏。神农氏的后裔缙云氏辅佐黄帝,共工氏承奉高辛氏作他的诸侯。共工氏的从孙太岳辅佐夏禹,太岳的后裔吕叔被周武王封在许地,作他的藩屏。我的祖先就这样世世代代奉祀不绝,并把美好的品德传给后代。后来我的祖先又从许地迁往汝南郡召陵县,从此就定居在这汝水的岸边。
因此,我们说许氏源出于我国古老的姓氏之一姜姓,炎帝、缙云氏、共工氏是其远祖。而伯夷亦即许由则是其始祖。许由是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位许姓人物,许姓最初便因许由而得氏,得姓方式系以人名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