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姓始祖乃上古高士许由
许由,一作许繇,字武仲,一字道开,是上古时代一位高洁清节之士。相传尧帝要把君位让给他,他推辞不受,逃于箕山下,农耕而食;尧帝又让他做九州长官,他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听到这些世俗浊言。后世把许由和与他同时代的隐士巢父,并称为巢由或巢许,用以指代隐居不仕者。尧、舜禅让的故事,作为民主思想的最早典范,成为千古美谈,许由也因此成为古代隐士中最早名声显赫的一位。因为据传他曾做过尧、舜、禹的老师,后人因此称他为“三代宗师”。作为传说人物,历史上到底有没有许由这个人物呢?
许由生活在尧、舜时代,尧、舜时代约当公元前23一前22世纪。迄今所见最早记载许由的古籍是《墨子》,该书旧题战国时墨翟撰,大部分篇章是墨翟弟子或再传弟子记述墨翟言行的集录。也就是说直到战国时期,许由的名字才首次在文献中出现,距离许由生活的时代约1800年左右。这使得许由成为古代名声很大而于史无征的人物。西汉司马迁就对文献记载许由的缺略迷惑不解,他在《史记·伯夷列传》中说:“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余以所闻由(即许由)、光(即务光)、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他认为许由。务光名声很大而孔子却没有详细记述,是不可理解的。西汉杨雄《法言·问明》云:“或问尧将让天下于许由,由耻有诸?曰:好大者为之也。顾由无求于世而已矣,允哲尧禅舜之重则不轻于由矣,好大累克,巢父洗耳,不亦宜乎?”认为有许由其人而无尧禅许由之事,尧禅许由为夸大附会之辞。三国时学者谯周亦持此说,他在《古史考》中云:“许由隐箕山,恬泊养性,无欲于世,尧礼待之,终不肯就,时人遂崇大之,曰:尧将以天下让许由,由耻闻之,乃洗其耳。”认为尧礼待许由,而许由淡然处之,当时的人夸大了这件事,说尧禅许由,许由耻而洗耳。北宋王安石在《许氏世谱序》中云:“然世传有许由者,尧以天下让由,由不受,逃之箕山,箕山上盖有许由家焉,其事不见于经,学者疑之。或曰由无求于世者耳,虽与之天下,盖不受也,故好事者以云。而由与伯夷其生后先,所祖同不同,莫能知也。”王安石这段话游移不定,似是而非,为后世研究许由蒙上了一层疑云。
许由生活的时代,是中国古史中的传说时代,有关史实流传到今天,难免有失真的地方,但其主干和内核应该是可信的。像尧、舜、禹这样的名人,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但文献尚且记述不足或互相抵悟,作为山林隐士名世的许由,文献缺漏更是在所难免。在战国及其以后的古籍中,有关许由的记载虽非汗牛充栋,倒也蔚为大观。据初步查知,记载许由的古籍大约有20余种、40余处,它们是:《墨子·所染》,《庄子》之《逍遥游》、《大宗师》、《天地》、《徐无鬼》、《外物》、《让王》、《盗历》,《苟子·成相篇》,《战国策》之《赵策》、《魏策》、《燕策》,《韩非子》之《说林下》、《外储说下》、《忠孝篇》,《吕氏春秋》之《情欲》、《孟夏纪》、《孝行览》、《审应览》、《慎行论》、《似顺论》,《淮南子》之《原道训》、《俶真训》、《精神训》、《齐俗训》、《道应训》、《泛论训》、《说林训》、《泰族训》,《史记》之《伯夷列传》、《燕召公世家》,《说苑·尊贤》,《新序·杂事五》,《法言·问明》,《论衡》之《逢遇篇》、《书虚篇》、《非韩篇》,《汉书》之《古今人表》、《鲍宣传》以及《琴操·箕山操》、《符子》、《古史考》、《高士传》、《后汉书·冯衍传》、《世说新语·言语注》、《古今乐录》、《金楼子·兴王篇》、《水经注·颍水》等等。这些古籍对许由的记述虽然零散支离,有错乱抵牾之处,但大都称许由是一位高洁之士,处于尧舜之世,隐居不受尧禅,受到后人的广泛称颂,名声很大。在许由活动过的箕山周围、许昌一带,迄今还流传着许多有关许由的传说,保存着大批有关许由的遗迹。因此,历史上确有许由其人,这是毋庸置疑的。许由是登封箕山人
古籍中有关许由活动地域的最早记载出自《庄子·让王》:“故许由虞乎颍阳,而共伯得乎共首。”虞:安,乐;颍阳:即颍水之北。《吕氏春秋·长攻》中有同样的话。颍水源出河南登封县西南,因巢父、许由隐居颍水之北,故后世以“颍阳”指代“巢许”。东汉时的高诱明确指出许由的籍贯为“阳城”,他在《吕氏春秋·情欲》注文中云:“许由,阳城人,尧聘之不至。”西晋时的皇甫谧著《高士传》,将其籍贯写得更加具体:“许由,字武仲,阳城槐里人也。”唐代的陆德明在《庄子·逍遥游》的释文中亦云:“许由,隐人也,隐于箕山,司马云:颍川阳城人。简文云:阳城槐里人。李云:字仲武。”据此,可以确定许由的籍贯为阳城槐里。那么,“阳城槐里”在今何处?
许由时代阳城的地望何在?《水经》云:“颍水出颍川阳城县西北少室山,东南过其县南。”《注》云:“颍水径其县故城南。昔舜禅禹,禹避商均,伯益避启并于此也。”《世本》、《汲郡古文》均言禹都阳城,赵歧《孟子注》曰:“阳城在嵩山下。”《括地志》云:“嵩山在阳城西北二十三里。”则阳城在嵩山之南登封境内。1975年以后,考古工作者在登封告成镇一带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首先在告成镇北五渡河东岸,找到了周至汉代的阳城夯土城垣遗址,并在城内外出土的战国陶器上,发现了印有“阳城”和“阳城仓器”的陶文戳记。还在汉代筒瓦上发现印有“阳城”的陶文戳记。接着又在告城镇西北颍河与五渡河交汇处的王城岗上,发掘出两座东西并列的龙山文化中晚期夯土城垣遗址,据碳-14测定其年代为距今4000年左右,正好在夏代纪年之内,地望亦与文献记载的夏都阳城相吻合。所以,登封告城的龙山文化城址就是夏都阳城,这已成为不易之论。因此,尧舜时期许由家居的阳城就在今天登封的告成镇。至于槐里的具体地望,于史无征,但于今箕山附近尚存南槐、北槐的村名,而告成镇南13里处即为箕山,因此,槐里的地望,应该就在今河南省登封市箕山一带。
后许由辞尧禅让又归隐于箕山。汉·高诱注《淮南子·原道训》:“许由,阳城人也,箕山之隐士也,尧以其贤聘之,欲禅天下也,不肯就,故曰志遗于天下也。”《高士传》也说:“由于是遁耕于中岳,颍水之阳,箕山之下,终身无经天下色。”
许由死后亦葬于箕山,故箕山也叫许由山。《史记·伯夷列传》中司马迁就曾说过:“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因此,许由的出生地、归隐地、死葬地均在今之登封箕山。箕山我国有多处,有的箕山也有许由的传说,但能和中岳、颍水、阳城、槐里全都联系在一起的,只有登封的箕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