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例


世间万物,水有源,木有根,人莫能例外。族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名称虽曰不一,体裁亦各有别,而其理则大致相同也。国之有史,所以明兴衰更替之因;族之有谱,所以动木本水源之恩。

惜我泰安大梭庄李氏家谱迄经数百余年变乱,早经失没。据父老长辈传闻,有谓自南山(徂徠山附近)某村迁来,而在此之前系在明代由山西迁来之言,亦有部分长辈言或与范镇沟头李氏相近,且在解放前,曾同明代时由河北枣强迁来的范镇沟头、泉上、苏庄等村李氏续修家谱,然由于多种原因未能续上,未便强续,故作罢。然考察我村,本名大苏庄,明末清初之际,回族及部分汉族由章丘迁来,民国时,改名为大梭庄,而观我村大部分姓氏,盖于清代由章丘迁居于此,而我村李氏是否亦由章丘迁来,已无据可考。而观辈分,则与居于桑疃、满庄、漕河等地的明朝开国丞相李善长之后和石碑成德堂李氏相近也。然无论自山西迁来,还是河北枣强之后,仰或他地迁来,我泰安大梭庄李氏均为尧舜时皋陶之后,商纣时李利贞之裔也。

余乃泰安大梭庄李氏之后,每每祭扫先祖之坟冢,想我泰安大梭庄李氏先祖,跋山涉水来此土,斩棘拓荒,建宅修舍,人杰地灵,享运畅达,恩德厚重,耕读传家。尝闻木有本,本固枝荣,根深叶茂;水有源,饮水思源,源远流长。每每念及此,常为我泰安大梭庄李氏家谱遗失,致使后人不知家族之根源,族众不知先祖之艰辛而日夜嗟叹,忧思难寐,唯恐长此以往,列祖之英名遗忘于历史长河,列宗之伟业埋没于九泉之下矣,岂不悲乎?其他宗亲谈及此事亦常有此感,而徙居异地他乡如南张、北禅、泰安城、莱芜、济南、新疆、东北、青海、四川之宗亲,心系故土,魂牵梦绕,更恐多年之后与族之本源失去联系,致使同本一木之枝叶,同源一水之分流,他日异地相遇而不相识,岂不痛哉?故我梭庄李氏漂泊在外之游子此念更烈。

欣逢盛世,社会和谐,国家昌盛,物阜民丰;而余乃历史学专业毕业,对国史、族史颇感兴趣,适逢远在青海西宁的族叔李继源回来祭祖探亲,对创修家谱,极为关切,足见其拳拳游子怀乡敬祖之心,因此在征得居于老家的家父李继才及族叔李继河的同意下,在各位居于老家的家族长辈:李和义、李和玉、李和平、李玉成、李玉海、李玉河、李传祥、李润普、李润发、李传---、李继前、李继军等的鼎力支持下和远在异地他乡的宗亲的热切鼓励下,在各位宗亲:李传华、李传军、李润东、李传----、李传----、李传----、李海刚、李继斌、李继-----、李良、李奇、李奎、李君等的大力协同下,为唤起族人敬先祖之仁德,仰先祖之礼仪,学先祖之勤劳,崇先祖在天之灵,承先启后,继往开来,斗胆为我大梭庄李氏家族修谱立传,以缅怀先祖,昭示后人,团结族人,孝亲敬祖;和睦乡里,奋发图强!是为余及族人之夙愿也。

泰山巍巍,铭记列祖英名,汶水荡荡,传唱列宗伟业。泰安大梭庄李氏先祖千古!



此次修谱坚持了以下原则:
一、详今略古的原则。因先祖部分资料遗失,此举实出不得已,另外,在世系中,每一辈分中年长者列于前,年幼者列于后,男性族人列于前,女性族人列于后。

二、有据可查,实事求是的原则。这次修谱,坚持做到一切都从实记录,避免个人主观臆断。对一些难以弄清楚的问题也坚持了以事实为依据,并通过反复调查,然后才作出正确结论。
三、坚持男女平等的原则。古人修家谱,多数家族只记男,不记女。此为极大的缺陷,不仅不公正,也不科学。因此,此次修家谱,树立了男女平等的观念。当然,较早年代的女性族人,因名讳大多失考,故未单列,仅将近代女性族人单列于世系。同时为体现男女平等,提倡子女取名字时,可取复姓,比如姓李的男姓与姓张的女性结婚,其子女可以取李张××名字,反之亦然。
四、通俗易懂的原则。古代所修族谱,绝大多数都是文言文、繁体字,晦涩难懂。因此,此次修谱,以白话文为主,努力做到通俗易懂。
五、本谱由于受资料、时间、篇幅和水平的限制,只编写了视野范围内的人和事,内容和深度也不尽完善,待意见汇总后,再版时补充,使之更加完善。

六、创立“家族相册”,是新时代条件下,本谱的一大创新和特色,以便后人瞻仰先祖之风采,在编辑相册时,以世系辈分为单位,男女皆录入,因早期先祖,无遗像存世,故未录入,同时个别族亲由于天各一方,未能收集到照片,故也未录入,待收集到照片时再录入。

七、夫妇为人伦之始本谱书德配某人之几女 ,或娶某人之几女,并详载其家长里居 ,继室亦然,如已出嫁者,必书嫁于某村某居某人之几子,以体现男女平等,且便于后人按谱而寻考,方知某为姻亲,某为表亲,而不失亲戚关系也。

八、本谱 ,建议此后以每届二十年续修一次,幸勿逾越,如有必要,亦可提前续修,后世子孙切当记之,届时,倡议续修此谱,族中人人有责。


0.11384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