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姓历史源远流长,其始祖出于姬姓,《史记·魏世家》:“魏之先,毕公高之后也。毕公高与周同姓。……其苗裔曰毕万,事晋献公。晋献公之十六年,赵夙为卿。毕万为右,以伐霍、耿、魏,灭之。以耿封赵夙,以魏封毕万,为大夫。……晋乱,而毕氏之世弥大,从其国名为魏氏。”毕万生魏武子,为大夫,治于魏。公元前403年魏文侯魏斯(又名魏都)被封诸侯,公元前383年韩、赵、魏三分晋地,公元前225年魏为秦所灭,亡国的魏国王族以国名为氏,史称魏姓正宗。魏氏另有出于芈姓者,为颛顼帝后裔魏冉之后,后改姓魏。据《史记》等记载,秦昭襄王母宣太后异父弟魏冉,本楚人,芈姓,后改姓魏;有出自高姓改姓魏者,南宋蒲江人有魏了翁,庆元进士,本高氏,后改姓魏;有出自李姓改姓魏者,明代有昆山人魏校,其先世本李姓,弘治进士,后改姓魏;有出自少数民族改汉姓或为少数民族固有之姓者;如满族倭彻赫氏、佤族斯内氏、鄂伦春族魏拉依尔氏改汉姓为魏;土家、蒙古、彝、回、朝鲜等族均有魏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