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秩事

  孙权,吴大帝,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从18岁统事到71岁病逝,统治东吴达半个世纪,《三国志·吴》有传。

  

  

  “吴下阿蒙”亦作诲将读书。吴将吕蒙家贫,少时未读书。赤壁之战后晋升为偏将军。孙权劝他多读书学习,他都说军中事情太多没时间读书。孙权反复向他讲学习的意义和古人读书的故事。吕蒙明白道理后发奋读书,数年后学问大增。吕肃称赞他再也不是早年的吕蒙了。

  

  

  “窥视墙”吕蒙是孙权一手培养起来的高级将领,也是东吴统帅,孙权与吕蒙学中以兄弟相称。吕蒙一手策划并亲自实施了“白衣渡江”行动,帮助孙权占领了荆州,扭转了东吴在三足鼎立中的弱势地位。然而,吕蒙虽然作战英勇,却经常患病。为了给吕蒙治病,孙权亲自把吕蒙接到自己的大殿住下,并向全国征寻名医。孙权为吕蒙担心,每天都要亲自去探望好几次。每次,吕蒙又要强行坐起来,行君臣之礼。这样一来,反而影响吕蒙的休息,身体很难恢复。

  

  

  孙权很矛盾,不去看望不放心,去看望又怕增加吕蒙的负担。思索良久,孙权命人悄悄在吕蒙房间的墙壁上挖了一个小洞。第二天,孙权不再亲自去看望吕蒙,而是通过这个小洞偷看。如果吕蒙表情放松,能吃点东西,孙权自己也眉开眼笑、喜形于色;如果吕蒙表情痛苦,或者吃不下饭,孙权自己也夜不能寐。

  

  

  后来,每当有东吴的大将生病或者负伤,孙权都会把他接到这里诊治,他就通过这个小洞观察病情,后人就把这面墙叫做“窥视墙”。

  

  

  

  孙武,兵圣。春秋时期齐国人,以《兵法》十三篇见吴王,被任为将,率吴军攻破楚国。著有《孙子兵法》,是中国最早最杰出的兵书。现被广泛地运用于军事、经济、商业、教育、文化等诸多领域。《史记》有传。

  

  

  “吴宫教陈”亦作“练兵斩姬”。吴王为了考验孙武的军事才能,选派了百余名妃子和宫女交给他演练。孙武反复而详细地向她们讲了演练要素和纪律后,妃子宫女们嘻嘻哈哈视为玩笑,孙武拒绝了吴王的讲情,按军法斩了两个担任队长的妃子,之后队伍训练得十分整齐。吴王了解了孙武会用兵,任为将。

  

  

  孙膑,战国时兵家,齐国阿(今山东阳谷东北)人,被齐威王任为军师,设计大败魏军,著有《孙膑兵法》。《史记》有传。

  

  

  “孙庞斗智”:孙膑早年与庞涓一起学习兵法,庞涓深知自己才干不及孙膑,便使用毒计陷害孙膑,使他受到膑刑。孙膑装疯逃到齐国,任军师。在齐、魏交战时,孙膑用计谋将魏军诱到马陵的埋伏圈,一举全歼,魏国太子被俘,庞涓自尽。

  

  

  “围魏救赵”:魏国围攻

  

0.11617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