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建于元世祖至元八年(1271),这是由“无梁殿”内北墙上镶嵌的一块石碑得到印证的。此碑高0.31米,宽 0.37米,正书无额,系至元八年三月初三立。
碑文为:“今有本庙自建修年深,虽经兵革,殿宇而在,现有舞基不曾兴盖。今有本村等谨发虔心,施其宝钞二百贯文,创建修盖舞厅一座,刻立斯石矣。”至元八年为元世祖忽必烈取得全国政权后的第一年。
据此碑文,可知元朝初期戏剧登台表演已很普遍。它对了解和研究我国戏剧发展史提供了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 现存正殿无通长大梁承托,俗称“无梁殿”,面宽五间,进深六椽,单檐庑殿顶,殿内梁架六架椽屋分心用三柱,是我国现存唯一一座宋代庑殿顶建筑,为第五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南北长74米,东西宽46米,南向。现仅存正殿和戏台。
正殿建筑面积381平方米,殿身构架形式及用材不拘一格,但简洁合理。
戏台做法精巧,体现当地特色。戏台前沿砖基中心原嵌有元代至元八年小碑一方,记庙内“修盖舞厅一座”,是中国戏剧史上金元杂剧活动的重要史料,现移嵌在正殿内东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