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于姬姓,出自西周时候周文王之子唐叔虞后代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西周的时候,周文王的儿子唐叔虞被封在晋地,建立了晋国,他的后代中有著名的晋靖侯。
晋靖侯在西周历史上赫赫有名,本名叫姬宜臼,与周平王同名,是晋国的第六任君主,晋厉侯姬福之子。
由于周厉王姬胡残暴不仁,被周人在周厉王三十七年(晋靖侯十七年,公元前842年)赶出镐京,共推举周定公(周平王之后,名待考)、周召穆公姬虎共同当国,史称共和行政(公元前841~前771年)。晋靖侯在此期间大力支持“共和行政”,使其顺利实施,但他于次年(晋靖侯十八年,公元前841年)不幸病逝,其子晋釐侯(晋僖侯)姬司徒继位。
晋釐侯有个庶子名叫姬宾,被晋釐侯封于栾邑,史称其为“栾宾”,又称靖侯孙宾。
栾邑,古称赵州,据史籍《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上的记载,春秋时期,赵州之地就在平棘西北八公里的古栾城(今河北赵县),他的后代于是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称栾氏,世代相传至今。
栾氏家族世代为晋国卿士大夫,著名的有栾共叔(栾共子、共叔成)、栾枝(栾贞子)、栾盾、栾书(栾武子)、栾黡(栾桓子)、栾针、栾纠(弁纠、卞纠)、栾盈(栾怀子)、栾鲂、栾乐、栾豹等人,栾氏家族曾一度把持晋国朝政达十四年之久,最后在氏族各家的权利之争中,被范氏家族所灭。栾氏家族的后裔子孙后来逐渐成为魏郡栾氏望族,史称栾氏正宗。
栾氏族人大多尊奉栾宾(姬宾、靖侯孙宾)为得姓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