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迹故居

王羲之故居(Former residence of Wang Xizhi)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洗砚池街20号,是一座古典园林式建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王羲之故居始建于晋代琅琊郡境内(今山东临沂市区),是书圣王羲之出生并生活过的地方,内有洗砚池普照寺集柳碑晒书台、右军祠、左公祠、四宝台、五贤祠琅琊书院等历史古迹。王羲之故居中的普照夕阳曾经作为古代"琅琊八景"之首名扬九州。

1989年临沂市政府先后投资7400余万元进行故居修缮。现作为中国十大文化节之一的书圣文化节永久承办地名扬海内外。2007年8月王羲之故居荣获"中国园林绿化最具潜力金奖",2014年9月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创研基地在王羲之故居设立。

王羲之故居位于临沂市兰山区洗砚池街20号中段北侧,为古典园林式建筑。一期占地面积约28亩,建筑面积王羲之故居王羲之故居 300余平方米。

书圣王羲之,字逸少,303年出生于琅琊郡(今临沂市),自幼酷爱书法,真、草、隶、篆俱佳,尤善隶书。王羲之与其子王献之,在我国书法史上并称"二王"。王羲之不仅在《晋书》有传,还有劳唐太宗亲笔撰写了一段专论,因为他的书法忒妙,受到唐太宗的"御赏"。唐太宗称赞他"所以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唐太宗是一个爱好书法的皇帝,他一生对王羲之的墨迹,真是"心慕手追",直到临死还留下遗言,将古今行书第一的《兰亭序》陪葬昭陵,留下了至今还争论不休的一桩公案。

晋永嘉元年(307年)随家族南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舍故宅为佛寺,佛寺历经兴废。伪刘豫时,易名普照寺,沿袭至今。为纪念我国历史上这位书法大师,1990年以来,由临沂地区行署、临沂市政府投资400余万元修复了王羲之故居。[4]

   

折叠   编辑本段  历史变迁

王羲之故居王羲之故居 西晋太安二年(303年),王羲之生于琅琊临沂,并在此度过他的幼年时期。据《临沂县志·古迹》载"王右军故宅,治城西南隅普照寺"。西晋末,"永嘉之变"(307年-313年),临沂"诸王南迁,舍宅为寺。东有晒书台,南有泽笔池,一曰洗砚池,皆其遗址"(《集柳碑》)。

后魏时,名律寺。唐玄宗开元八年(720年),赐名开元寺。北宋改称天宁万寿禅寺。伪齐刘豫时,易名普照寺。金天会十五年(1137年),僧妙济禅师觉海来的普照寺任主持。4年后,在沂州防御使高召的赞助下,拆除墙垣,开拓庙基,建立围墙;并架石桥,跨望月湖,将原偏僻的水池隘寺,扩成空旷之境。同进翻修殿宇,并在大雄宝殿北建藏经楼,收藏佛经5048卷。工程告竣后,在寺中庭筑亭刻碑,以记其事,此即有名的"集柳碑"。

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知州李希贤在右军祠内设立琅琊书院。同治年间,在忠教祠西又修建了万善庵。昔时,这一带琳宫梵宇,错落分布,苍松古桧,林立其间,为临沂城五大形胜之地。夕阳西下时,暮霭朦胧,古城沐于一片灰暗之中,唯普照寺内高耸的大雄宝殿的西山壁上,被夕辉所映射,红光熠辉,光彩夺目,堪称奇观。古琅琊八景之一"普照夕阳"即指此景。


0.07364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