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潘氏家庙位在台湾新竹县新埔镇和平街。俗称“潘屋”,原为土造第。咸丰十一年,由潘清汉、澄汉兄弟所建的四合院宅第,基于房卫功能,在山门外又建一道外墙,内墙山门刻有“孝友传家”四字,及因其先祖潘荣光、潘清汉父子曾被清廷封为孝子,并列“孝友祠”。临正街洋房为潘锦河改建,所有古木建材,皆保持原貌,现列为三级古迹。
独负风格的潘氏家庙占地很广,是新埔最具特色的建筑物之一。前院围墙门内尚多一面墙,应该是早期为有利防卫而设计。清末新埔有潘家、陈家和蔡家三大富豪家族,其中潘家以经营制油、杂货及糕饼发迹,店号“金和号”,潘家至台湾光复之初仍为新埔首富。
家庙是一座一堂四横规模的建筑,正身与左右横屋有一道围墙,中有墙门,外横屋又比内横屋突出一开间,外横屋间再增一道围墙,使潘屋形成一座具有内外天井与外禾程的宅院,外形有如螃蟹一般,特别的是正身屋顶不用翘鹅,并将屋顶漆成蓝色,以象征螃蟹穴之生气不息。
潘屋的墙身为卵石基脚、斗子砌土埆墙为主,外围墙上的开口部以各式组砌的变化,让砖墙有了生命,内围墙的墙门以泉州白石砌成,以一道墙来表现门楼的意涵,是本古迹的特色之一。墙门上雕刻“孝行素孚人言无间,友声卓著乡誉攸同”对联,横联为“孝友传家”,均显示潘家以孝友相传的家风。
进入潘屋,适切的尺度,予人亲切愉悦的感觉,水车堵上的泥塑作品在时间的刻划下表现出残缺的美感,又不掩其风华。整体而言,坚实的框构、严谨的空间组织及层次分明的空间感,使得这座宅院独具特色,在夕阳余晖映照之下,益发增添其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