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言宗祠楹联
源自周代;
望出始平。
——佚名撰庞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出庞姓的源流和郡望。
一州冠冕;
五部侍郎。
——佚名撰庞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末刘备谋士庞统(179-214),字士元,襄阳(今湖北省襄樊)人。初与诸葛亮齐名,号“凤雅”。司马徵称这“南州士
之冠冕”。后从刘备入蜀,谋策居多。建安十九年(214年),进围雒县(今四川省广汉北),率众攻城,中流矢而死,追赐爵关内侯。
下联典指清代尚书庞锺璐(1822-1875),字宝生,又字华玉,江苏常熟人。道光进士。历任编修,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侍读学士,
光禄侍卿,内阁学士,吏、户、礼、兵、工等部侍郎,后迁工、刑等部尚书。卒谥文恪。
贤才第一;
孝行无双。
——佚名撰庞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唐代寿春人庞严,字子肃,举贤良方正,对策第一。文章语言峭丽,为人刚强不阿。太平年间官至京兆尹,后为翰林学士。
下联典指北宋江陵人庞天佑,在家乡教授经籍。父亲病了,他割大腿上的肉给父亲吃;父亲双目失明,他号啕大哭。祈求上天保佑,
还为父亲舔双腿;父亲死后,他背上土封墓,又在墓旁筑庐守孝,昼夜号哭。真宗时,旌表其门。
南州冠冕;
宰相田园。
——佚名撰庞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三国时蜀汉襄阳人庞统,字士元,曾与诸葛亮齐名,号称“凤雏”。刘备取得荆州,以他为谋士,与诸葛亮同任军师中郎将。
后跟从刘备入蜀,建议刘备进兵成都,被采纳。当时名士司马徽曾说他为“南州士之冠冕(首位、第一)”。下联典指北宋大臣庞籍,
字醇之,单州成武人,大中祥符年间进士。西夏兵侵犯边境,他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延州,修筑城寨,募民耕种,严肃军令,加强防御,
并筹划议和。宋、夏和议后,回京任枢密副使,继任参知政事、枢密使,皇佑年间任宰相,封颍国公。晚年作诗有句:“田园贫宰相,
图史旧书生。”庞氏宗亲点击加入庞氏全球群
治平世泽;
南州家声。
——佚名撰庞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东汉庞德公从子庞统,字士元,司马徽称为“南州士之冠冕”。
东土祥鸟;
南州凤雏。五言宗祠楹联
朱紫谁为号;
青山绝点埃。
——庞蕴撰庞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居士庞蕴《杂诗》中诗句联。庞蕴,字道元,衡阳人。工诗,《全唐诗》选有
他的诗作七首。
七言宗祠楹联
千秋功烈留三国;
一代忠贞属二师。
——佚名撰庞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庞统祠联。祠在四川德阳江镇白马关侧,始建于蜀汉,祀蜀军师庞统。
愿以铁锤平社会;
欲将机杼织人生。
——庞人铨撰庞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现代剧作家庞人铨(1898-1922)自题联。庞人铨,湖南潭人。
才非百里腾骥足;
颂民地天乐桑耕。
——佚名撰庞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东汉末齐备谋士庞统的事典。鲁肃在庞统被免耒阳令后说:“士元(庞统)非百
里才,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提展其骥足耳!”
从古大才非百里;
至今有庙祀双江。
——佚名撰庞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四川省德阳市庞统祠墓二师殿联。八言及八言以上宗祠楹联
孝妇感天,曾闻鲤跃;
德公避世,偕隐鹿门。
——佚名撰庞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广汉人姜诗的妻子庞氏,随夫侍奉婆母,极
为孝顺。婆母喜欢饮长江水,她便按期去长江汲水。婆母
嗜鱼,据说家门前忽然涌出泉水,每日有双鲤跃出来。下
联典指东汉末襄阳人庞德公,躬耕于襄阳南岘山,与诸葛
亮、司马徽、徐庶等友善,曾称诸葛亮为“卧龙”、司马
徽为“水镜”、侄子庞统为“凤雏”,被誉为能知人。刘
表曾以礼相请,他不去,刘表问:“先生不肯受官禄,将
拿什么留给子孙呢?”他答道:“人们都把‘危’留给子
孙,我却留给子孙‘安’。”建安年间与妻子一起隐居鹿
门山。七、庞氏始祖
一)敦孝弟(悌)
孝悌者百姓之原也。孩提之爱本诸良能稍长之敬原于善何以狃于习俗,顿失初心,为子弟这不知孝当体父母生我之恩,勤不知弟当思长上待我之友
爱诚能服劳竭力奉养。无违隅坐,徐行恭让而不懈,则一门之内,和顺雍容,孝悌敦,而人伦斯重矣。
(二)睦宗族
自古乡田并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异姓尚敦亲睦,矧同族人而漠不知耶。
务使视如一体,疴痒相关,庆吊必互相往来,缓急必互为通义,鳏寡孤独,必为之哀矜;困苦颠连,心为之照顾。能与祖宗济一日子孙,即能与祖
宗免一日忧虑。若乃个顾身家,视祖宗如秦越,甚则每因小事,辄起纷争,则怨积日深,其不视如仇敌者几稀矣。书曰:“以亲九族,尚其念之。”
(三)力本业
士农工商,均有长业,所贵恒心,自励而各勤乃业耳。盖人有一定之胜境,不拘所肆何业,即随可以自致,立受其效。君乃既居于此,又慕乎彼,
则此心一纵,遂不免怠忽其业矣。无何身入他岐,依然故我,业精于勤,荒于嬉。事虽勤于始,犹贵励乎终。皇天不负苦心人,尚需自勉之。
(四)慎交友
交接之际,不可不慎。正人入室,所讲者好话,所行者正事。则子弟之所见所闻,则不得引入邪僻。不然,习俗移人贤者不免,况子弟之庸者众乎。
语云:学好千日不足,学歹一时有余,丽泽求益,尚慎旃哉。
(五)(和兄弟)
兄弟之间,原称手足。言人之有兄弟,即一身之有手与足,断不得隔膜相视者也。何今之人见识浅狭,或因兄弟弱于我,或因食口多于我,加于妇
言唆拔,遂日思析著而各烟。甚至每因小事,入室操戈,同气参商。外人因而构害,折篱放犬之弊可胜道哉张公艺九代同居,江州陈氏七百口共食,
均是人也,何弗思之。
(六)训子弟
易曰:蒙以养正圣功也。凡子弟无论智愚贤否,均当以读书为上。即或赋质不齐,亦须为之谋成,立慎择术,以为久远计,断不可溺于姑息,听其
放浪形形骸。盖人惟年幼每令人怜偶有过失,恒以无知恕之。不知中人之性,成败无常,若不预加防微,则骄奢淫逸,现有不为俗所染者。甚至寡
廉没耻,无所不为,不大贻祖父羞哉。庞氏宗亲点击加入庞氏全球群须知水随器为方圆,教子读书,需趁光阴,有可太迟。世人常谓,太幼则无知,
俟其稍长读一年算一年。不知即长,则外旷多端,虽读而难刻苦,无怪乎三四年庸师之教,念一转而尽归乌有矣。惟其幼者嗜欲未萌,心无旁骛,
即此一片之灵机,加以严师之提命,启其颖悟,收其放心,则成童之年,自可断其优劣之性。曾思十二岁之痒,人岂一、二年功课哉?顽子切勿诿
以家道,艰难遂件往荒误,子弟而不教也。凡我族人,共体此意。
(七)尚勤俭
勤俭乃居家之本。勤者才之来,俭者财之蓄。常见好闲之辈,似乎情气天成,稍有盈余,即喜丰而好胜。不思一时侈欲,转向囊空悔何及哉。故不
勤不得以成家,即不俭不可以守家也。冠婚丧祭,称家有无衣食,人情随分自适。与其奢情而终搓不足何。若勤俭常欣有余,为祖宗惜往日之勤劳,
为子孙计将来之生业。语云:一勤天下无难事。又曰:有钱不可使尽。愿后人其敬听之。
(八)戒争讼
居家戒争讼。凡是非之来,退一步,让三分,自然少事。盖以汝既有包容之度,必彼生愧悔之心。若乃因微逞忿,忘身及亲不顾,倾家尽产与人人
抖讼,则是鹬蚌之争,渔翁获利。纵令侥幸得胜,而家资受累矣。于是,所用不足,势必称贷,宿债莫尝,势必鬻产。此讼之所以终也。圣语云:
小不忍,则乱大谋。其试思之。
(九)朝廷定律例,以惩愚顽。凡酗酒赌钱,奸淫强盗,即一切不法之事,示谕煌煌,极度为严重。倘自蹈非僻,不是三尺之条,一经发觉,身
陷囫圄,爰书不宥,乡论不耻,上辱父母,下累妻孥,终何益哉。纵不明法律之严,亦当知身命为重,与其追悔于事后,何若远虑于事前。
(十)禁非为
人生斯事须趋正道,始谓正人。乃有一等丑类,外逞豪强,心怀狡诈,每每持能挟制,籍径刁唆,坏名分而不辞,犯王章而不顾。此等败行,大
辱宗亲。凡我族人,均宜惕戒,毋游手好闲,而失本业,毋博弈饮酒,以废居渚,毋身陷不法,以自罹于刑章,毋肆态胡为,而见憎于乡党。修其
身,安其分,勤其业,不居然秩秩之佳子弟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