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家训

  早期家训,分训诫活动和训诫文书两种形式。训诫活动如孟母断机和三迁择邻故事。训诫文书,在汉代以后出现。如刘邦的《手敕太子》,诸葛亮的《诫子书》、《诫外甥书》等。从南北朝如隋朝的颜之推的《颜氏家训》,非常有名,其内容包括:序致、教子、兄弟、后娶、治家、风操、慕贤、劝学、文章、名实、涉务、省事、止足、诫兵、养生、归心、书证、音辞、杂艺、终制等20篇,系统论述了他在立身处世、治家教子、养生娱乐等方面的心得,以及自己在考据、声韵、词章、义理等读书治学方面的经验与体会。《顔氏家书》的出现,标志着我国训类文献的定型和规范,其形式和内容,一致影响着后世家训文献。

  

  宋代的朱熹《朱子家训》,用韵律的形式,将家训写出,读诵朗朗上口,又便于记忆,既增加了家训的可读趣味性,又增加了其实际操作性,成为后世家训的榜样。

  

      明代以后,普通家族开始制定自己家族的家(族)规并普遍刊入家(族)谱中。明清之际,还有很多家谱增加了圣谕、圣训等内容,家规家训的形式已基本定型,成为家谱中很重要的内容。

  

  当今的家规家训,有以“行为准则”形式表现了。

      家规家训是家庭文化,家庭道德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良好家风表现。我们应重视家规家训的制定和坚持。当然,今天的家规家训,主要是起到一种教化和参照作用,不像传统社会的家规家训,有时具有法律效力,因此,今天家规家训的拟定,要与时俱进,不能与法律相冲突。

  

0.07704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