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名人


孙原湘(1760年—1829年),清代诗人。字子潇,一字长真,晚号心青,自署姑射仙人侍者,昭文(今江苏常熟)人。清嘉庆十年(1805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充武英殿协修。不久得疾返里不出,先后主持玉山、毓文、紫琅、娄东、游文等书院讲席,学生多有成就。他擅诗词,主张“性情为诗之主宰”。又工骈、散文,兼善书法,精画梅兰、水仙。诗文与同时期的王昙、舒位鼎足,并称“后三家”或“江左三君”。著有《天真阁集》。


人物简介

孙原湘生于清高宗乾隆二十五年,卒于清宣宗道光九年,享年七十。幼时即有神童之誉。4岁就能诵汉、魏、晋及唐李杜的诗,8岁学习《孟子》、《论语》、四经、三礼,后随其父孙镐任居奉天(今辽宁)、山西,所历名山大川皆发之歌咏,青年时代已名噪京都,却屡试不第。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17岁的孙原湘与同邑席佩兰结婚,婚后因受妻子影响亦写诗。孙原湘在《天真阁集·自序》中说:“原湘十二三时,不知何谓诗也。自丙申冬佩兰归予,始学为诗。”夫妻志趣相同,情投意合,经常在窗前灯下,一起吟诗作对,相互切磋,留有不少佳话。俞陛云在《清代闺秀诗话》:“虞山席道华,归孙子潇太史后,共案诵读,互相师友,唱和之作甚多。子潇《赠内诗》有云:“赖有闺房如学舍,一编横放两人看。”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袁枚来常熟。经吴蔚光介绍,夫妻均投师袁枚。其妻席佩兰后有“袁枚第一女弟子”之誉。

嘉庆十年(1805年)孙原湘四十六岁时方得中榜眼,为翰林院庶吉士、武英殿协修官。不久告假归,得怔忡疾,遂不出。历主昆山之玉峰书院、

旌得之毓文书院、通州之紫琅书院、本邑之游文各书院。


文学成就

孙原湘诗受袁枚的影响颇深,主性情,认为性情是“主宰”,格律是“皮毛”。于唐宗李白、李商隐。所作多清新秀丽,超迈俊逸。与舒位、王昙齐名,清代法式善曾为他们作《三君咏》

。《清史稿》本传称“位艳、昙狂,惟原湘以才气写性灵,能以韵胜”。

孙原湘诗歌内容多纪行、咏古、抒怀、酬赠之类。也有一些反映闾阎疾苦、讽喻时政的诗篇,如《贫女》、《雄县大水,平田皆成巨浸,慨然伤之》、《猛虎行》、《拟禽言》、《太守来》、《开仓谣》等。清代张维屏认为孙原湘诗“骨力沉郁不及船山(张问陶),却无船山集中之叫嚣;才气寓赡不及随园(袁枚),却无随园集中之游戏”(《听松庐诗话》)。其诗通体警炼,能拔出前人名作之外的,如《岳忠武墓》;情致缠绵,独具一格的,如《入都留别》。

著有《天真阁集》54卷、《外集》6卷。

 



孙禄堂(1860年—1933年)名福全,字禄堂,晚号涵斋,别号活猴,河北顺平县北关人,孙式太极拳暨孙门武学创始人,中国近代著名武术家。在近代武林中素有武圣,武神,万能手,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之称。


个人生平

孙禄堂天资聪颖,勤奋好学,9岁丧父,家中一贫如洗,由老母抚养成人。他喜爱武术,曾拜一位江湖拳师学习少林拳术,时间虽短,但他好学苦练,练得一身好功夫。11岁时背井离乡,去保定一家毛笔店做学徒。13岁时孙禄堂拜河北省名拳师李魁元为师,学习形意拳,同时文武兼学。两年后,孙的武艺出类拔萃,李魁元便把他推荐给自己的师傅郭云深继续深造。不久他便把形意拳的真功学到手。然而他并不满足,还继续寻师学艺,到北京跟八卦掌名师,程廷华学艺,由于孙禄堂本来功底深厚,又得程师竭力指教,苦练年余,尽得八卦拳的精髓。为使他经风雨见世面,广识神州武林各派之精华,追本求源,挣脱师法樊篱,日后自成一家,便诚恳地劝他离师门去四海访艺。1886年春,孙禄堂只身徙步壮游南北11省,期间访少林,朝武当,上峨嵋,闻有艺者必访之,逢人较技未遇对手。1888年他返归故里,同年在家乡创办了蒲阳拳社,广收门徒。孙禄堂早年精研形意拳,师从李魁元,复从郭云深,共十一年,其间又得宋世荣、车毅斋、白西园诸前辈亲授,加之孙禄堂天资弥高、性情恬淡,故孙之形意拳功夫能超逸前代,功臻冲空化境。继而孙禄堂为了研究拳与《易》之关系,又从程廷华研习八卦拳数月,多有心得,技艺精深,但丝毫无自得之意。年余后,程廷华称赞道:“吾授徒数百,从未有天资聪慧复能专心潜学如弟者。吾与弟意气相投,故将余技尽传之。弟生有宿慧始能达此。

1907年东三省总督徐世昌久闻孙禄堂武功绝伦,由此聘他为幕宾,同往东北,1909年孙随徐返回北京。1912年孙禄堂在北京遇太极名家郝为真。郝将自己所习太极拳之心得传于孙禄堂。此时孙禄堂武功卓绝,德高望重,誉满京城。1918年孙禄堂终于将三家合冶一炉,融会贯通,革故鼎新,创立了孙氏太极拳,卓然自成一家。同年徐世昌请孙禄堂入总统府,任武宣官。1928年3月,南京中央国术馆成立,孙受聘为该馆武当门门长,7月,又被聘为江苏省国术馆副馆长兼教务长。孙禄堂晚年,正值列强环伺,国力衰微,民族危亡日趋严重,在外侮面前,孙大义凛然,在他年近半百时,曾信手击昏挑战的俄国著名格斗家彼得洛夫,年逾花甲时,力挫日本天皇钦命大武士板垣一雄,古稀之年,又一举击败日本5名技术高手的联合挑战,故在武林中不虚有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的美称。

先生一生以教拳为业,足迹遍祖国各地。年迈七旬,应聘为中央国术馆武当门门长,嗣后为江苏省国术馆教务长。先生教学循循善诱,其弟子较著名者如:靳云亭、李润如、陈微明、沙国政等,其子孙存周,其女孙剑云亦均能传其父业。先生一生弟子众多,遍布海内外,小女孙剑云女士是曾任孙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孙氏太极拳的第二代掌门人。1915年到1932期间,孙禄堂除撰写了《太极拳学》外、还先后著述《形意拳学》、《八卦掌学》、《拳意述真》、《八卦剑学》、《论拳术内外家之别》等重要专著和文章。1933年冬天他无疾而终,享年73岁。


家学传承

孙公禄堂先生门子弟子遍海内,传承至今,历尽数代,国内传承地区主要有东北地区、津京地区、河北定兴万县、江浙一带及湖北四川等地,一代二代弟子皆为各界佼佼者。

孙老家人传承有孙存周先生、孙剑云先生;孙存周先生再传有孙叔容、孙婉容、孙宝亨先生;孙宝亨先生传子孙愚、孙恝、女孙怡先生,为孙存周先生之嫡孙;剑云先生所传有孙家后人孙伟、孙琦先生,为孙禄堂公长子孙星一先生之孙,孙老的后人今仍辛勤教学授徒,传播孙老拳术中和之道。


0.09566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