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传福书法百家姓《孙氏起源》
孙氏族人,千年生息。历久弥新,馨香远溢。扶危助困,合族相聚。耕读传家,忠孝仁义。其忠也,以国为本,其孝也,以家为纪。其仁也,善良爱人。其义也,朴实坚毅。胸有道德文章,身怀智能技艺。可以临东海,越南岭,仰北辰,驰西极:可以定纷争,悟廉耻,辩毁益:可以教子孙,惊鬼神,感天地。
析家族之源流,诵之如沐清渠。构先人之庐墓,奉之胜读书。植柿成林,聚族为社,岂独利姓氏之私,更共修大同之公。泊古贤哲,唯此为要,唯此为大。于是华夏男儿,源河朔,出关山,融北狄,附匈奴,化鲜婢,容党项,汇契丹,归女真,集百族,统万姓,天下兄弟,血脉一体。乃知齐家治国。原为共理。今逢盛世,愿沧海桑田之宙,日月星空之宇,共筑我神圣中华民族,同佑我亿兆炎黄,唯和平于海峡两岸,播功业于普天之滨,传福祉于万千世纪。
数千年家乘谱牒,乡党诸公,求索寻根,披沙沥金。六十载前南下,家父入蜀,常梦养育深情。二十岁后北上,孤身离黔,我无涓滴功绩。刻版之际,家兄来电,命我于春日。岂敢作文,何能为序。惟举手加额,感恩泣涕。更望后人,不负春秋,仰追前贤,珍惜勉励。呜呼,莽莽中条,苍苍凁水。万里幽思,一瓣心绪,曷其有止,曷其有移。
孙姓发源地主要有两支,一为河南濮阳,二为山东博兴。春秋战国时期,河南濮阳孙姓后裔孙嘉迁到汲郡(今河南卫辉西南),使得汲郡也成为孙姓繁衍的一个重要支源。这一时期,山
东孙姓播迁频繁,齐国内乱,致使孙武子孙迁至江苏、浙江一带居住。后孙武之孙孙膑在“田氏代齐”之后又返回齐国,在山东鄄城和阿(今山东阳谷东北)间繁衍生息。孙武之子孙明仍居于富春(今浙江富阳一带),后此地发展成孙姓主要郡望。秦汉时期,孙姓族人规模、人口进一步扩展。山东孙武后裔又有移居今山西平遥、清河(今属河北)、南阳(今属河南)、冯翊(今属陕西)、长沙等地者。另外,太原郡望在这一时期形成,且为孙姓历史上最大望族。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局动荡,导致孙姓大举南迁,加上富春孙姓建立了孙吴政权,使得孙姓在南方分布渐广,河南、河北、山东、山西、浙江、江苏、湖南、福建、陕西及东北等地遍布孙姓。隋唐时期,孙姓的迁徙仍以南方为主,唐代固始人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漳及唐僖宗时王潮、王审知入闽都有孙姓族人参加。另有河南孙姓被封侯于虔州虔化县(今江西宁都),孙姓由此发展到江西。宋元时期由于金人南侵及蒙古军队的南下,使孙姓族人进一步涌入福建、广东等地居住。明清时期,有福建孙姓迁入广东香山县者,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即为此支后裔,这一时期,孙姓人已是遍布全国,且以东部和江南地区较为集中。如今孙姓以山东、河南、安徽、黑龙江、河北和吉林等省为多。孙姓人口列全国第十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