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秩事

1、王圻


在张居正组阁期间,因敢于直言,冒犯张居正,于是以疏论时政,触犯权相而被黜为福建按察佥事,屡调开州知州。陕西布政参议等职,继而又降为邛判官。张去世后,王圻复起,他在任内大胆改革,推行一条鞭法。


王圻生长在面临东海的吴淞江边,有一次占据上海县城一个多月不走,激起了当地民众极大愤怒,大家组织起地方民团武装,抗击倭寇,王圻与当地灾民一起,对驻守在吴地的倭寇发起一次次进攻,使倭寇常弃尸野外。


2、王诩


又名鬼谷子,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谋略家,兵家、教育家,是纵横家的鼻祖,战国末期秦国大将,初为白起的锋芒所掩盖,白起死后也未有大功绩,但是王龁经历三代秦王,为秦国宿将,曾与蒙骜王陵交替征战,始皇帝二年,王龁战死。现有多部史书记载。


3、王昭君


王昭君,即王嫱(qiáng),字昭君,原为汉宫宫女。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郅支单于打败,归附汉朝,南迁至长城外的光禄塞下,同西汉结好,并三次进长安入朝,向汉元帝自请为婿。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郅支单于打败。


向汉朝称臣归附,曾三次进长安朝觐,并向汉元帝自请为婿。王昭君听说后请求出塞。她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阏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后),象征她将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后来呼韩邪单于在西汉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


4、王羲之


王羲之是1600年前我国晋朝的一位大书法家,被人们誉为“书圣”,绍兴市西街戒珠寺内有个墨池,传说就是当年王羲之洗笔的地方。王羲之7岁练习书法,勤奋好学。


17岁时他把父亲秘藏的前代书法论著偷来阅读,看熟了就练着写,他每天坐在池子边练字,送走黄昏,迎来黎明,写完了多多少少的墨水,写烂了多多少少的笔头,每天练完字就在池水里洗笔,天长日久竟将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这就是人们今天在绍兴看到的传说中的墨池。

0.07200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