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祖父的轶事

《王氏家谱》谈庄藏·序


尝读逹孝一章玩,敬所尊,爱所亲,两言益觉追崇。三代亲睦,九族程继,    述之善事也。予自早岁即观传谱后世,敬求列祖名讳,延访始祖坟墓。幸赖杨家庄族祖维新暨祖叔,有立公传说。本支诸列祖名字坟墓,始知详细,至合族支派有旧谱可考第。旧谱原在杨家庄珍藏,相距二十余里,往来不便,若不续修一策,恐世远年,湮蔓延滋。盛支愈分,而派愈别。必至祖孙叔侄名讳相同,错乱无度矣。因新正朔三日,偕胞弟廷栋、廷辉诣杨家庄坟,祭扫坟墓,而修谱之思不觉感动莫遏。遂向祖兄金柱公恳请旧谱,照定世系续修一策,列其支派。孰祖孰孙朗若日星,定其位次,孰长孰幼了若指掌。俾阅者,自上推下似百川之分流,由下溯上仍江汉之朝宗。则於敬尊爱亲之意,未必丢小补之假会孝子慈孙。起而复修其难其慎,尊章程之不远,俾手泽而长存木本水源之思,孝亲睦族之风愈踊跃而起兴,是更予之深望也夫。

清咸丰六年岁次丙辰仲春朔九日

十六世孙翊宸谨序并熏沐敬书

一九一六年

  曾经拜读过有关贤达和孝道之类的文章,对那些尊贵之人的敬重和孝顺之人的热爱这两类故事及言语非常推崇。三代之家亲近和睦,九族之人诚信相继,传播记述此类故事也是一大善事也。我自小就喜欢观赏传记及家谱后事资料,对有关列祖列宗之名讳和先祖坟墓之所在乐于探求和查访。所幸的是,有赖于杨庄本族堂祖父维新老前辈及族内叔伯、弟兄,多有先人传说。我们这一支系诸位前辈的名字、坟墓地址才有了详细的了解,更有全族各支系的旧家谱可供考证。王氏老家谱珍藏于杨庄,两村相距二十余里,往来不便,谈庄若不另外续修一册,恐怕多年以后,有些人和事后人就自行烟灭了。而且支系越来越多,各系之间也无统一安排区别,必定会有祖孙叔侄之中名讳相同的,以致族内异常混乱。为此在正月初三日和胞兄弟廷栋、廷辉一起到杨庄去上坟,祭奠祖坟。此时定要续谱的思潮不觉异常冲动,无法遏制。于是借此之际,向杨庄族兄金柱公恳切请求索了一部王氏旧谱,以便照此世系排列续修一册,让人观之。列其支派,谁是祖辈谁是孙辈,若日月星辰一样明朗,定其位次,谁大谁小,象手掌一样清楚。使读谱者观之,各支系自上往下推之,恰似百川之分流以知自己所属支系,由下向上溯之,更如江汉之水明了所系为何方之源。至于敬尊爱亲之意,更不会错认了外姓人为本族之亲也。提起修谱事,自知极其艰难和慎重,但不可远离旧谱之编纂程序。使家谱一策在手,惠及后世,以致不忘木之本,水之源,使孝敬前辈家族和睦之风,更加踊跃而兴盛,这便是我的深切期望啊。

  清咸丰六年岁次丙辰仲春朔九日(公元1856年2月9日)

  十六世孙翊宸谨序并熏沐敬书

  一九一六年

  

0.11097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