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规家训

  王翰继承父志,维护地方平安,乐善好施。民国十八年大饥荒,饿殍遍野,饥民成群,王氏家族开仓放粮,拯救难民。又因王翰早年受王儒林等共产党员的影响,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红堡子会师时,支援红军粮食200石,银元3000块,大烟1000余两,还有枪支、马刀,衣物等,支助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曾受到徐向前、杨尚昆等首长的接见,并委任他为郭城驿抗日农协会副主席,西北抗日农协会副主席,红军战士亲切地称他为“红老爷”。除支助大量财物外,他又将自己堡子内的槐林堂药铺挪出,用于红军战士的后方医院,全力支持医疗设备和药品,为保障红军战斗力和巩固根据地发挥了巨大作用,被誉为“槐林堂红军医院。”

  2000年,王翰的嫡孙王东良看着家中收藏的许多当年红军的遗物,思想曾祖父王翰的民族大义,便产生了修建一座“会州博物馆”的想法。在取得妻子王琳和父母的同意后,拆除了红堡子老宅的一些旧房子,拓展场地八亩多,开始筹建。至目前,“会州博物馆”已陆续建成“红军长征纪念馆”“博物馆”“陶馆”“图书馆”,各类馆舍颇具规模,因此更名为“王家文化大院”。

  红堡子是当年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和驻扎过的地方,民间存有大量的红军遗物。王东良从社会各界收集了许多遗物,至目前馆藏红色文物500多件。

  “陶馆”内的U字形玻璃橱柜里全是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陶器。从石器时代起断代摆布,多数为灰陶,其次有彩陶和素陶,共有2000多件,其价值无法估量。玻璃橱柜下面的那几十扇小柜门都是王东良从兰州丢弃不用的家具上一扇一扇卸下来的,运来后才由木工师傅改装的。

  “图书馆”里十多架图书占据了所有空间。现有图书12万册。这里的藏书一部分是自家的,一部分是王东良岳父的,绝大部分是他在省城熟悉的一些单位化缘得来的。图书馆两头摆放着“非遗”和“戏曲艺术”收藏品, 显得十分拥挤。

  “博物馆”里有农耕、水利、家族文化收藏,还有十多块各级政府颁发的奖牌擦得十分明亮,熠熠生辉。有白银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白银市“最美家庭”,甘肃省“历史再现工程·博物馆”,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新闻出版局“农家书屋”,全国“书香之家”等。2016年,王家文化大院被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0.05906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