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吴wú
现行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山西之太原,江西之金溪、崇仁,广西之田林,云南之泸水、河口、陇川等地均有分布。汉、满、蒙、回、鲜、侗、黎、苗、京、水、怒、白、土家、布依、布朗、纳西、锡伯、赫哲、仫佬、裕固、鄂伦春、达斡尔、柯尔克孜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据《山海经》注云:“颛顼时有吴权,通阿女缘妇。”吴权当为吴姓之始。
2、又据《史记·索隐》注云:“舜后封虞,虞音近吴,故舜后亦有吴氏。”此当系出妫姓。
3、又据《帝王世纪》注云:“少康时吴质与羿期射。”是夏代少康时亦有吴姓。
4、郑樵注云:“(吴),今苏州城是也。太伯与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季历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故太伯、仲雍相携而奔荆蛮,太伯号句吾。旧曰:‘句吾,地名。’然吴有勾吾、越曰勾践,皆是名号,非地名。子孙以国为氏。”此则系出姬姓。
5、由元代蒙古人姓名所改。《续通志·氏族略》载:“明赐元人姓名。巴图特穆尔曰吴允诚;子额特特穆尔曰吴克思;玛噜曰吴成;谔勒哲特穆尔曰吴良;布敦衮曰吴守义;济兰曰吴克诚;多罗干曰吴存敬;玛鲁曰吴管。”
6、清代高丽族亦有吴姓,散处易州、海州等地方。《清通志·氏族略》有载。
7、为清代满族姓氏所改:满族之吴扎拉氏(按:亦作“兀扎拉”)、乌尔锡氏、乌拉氏、乌苏占氏、乌苏氏、乌雅氏等或改为单姓“吴”。见刘庆华《满族姓氏录》。
8、锡伯族之吴氏,为其吴扎拉氏所改,盖取其首音,谐以汉姓“吴”而得;
9、赫哲族之“吴”氏,则出自吴丁克哈拉,盖取其哈拉之首音,谐以汉姓“吴”而得。
10、鄂伦春族之吴氏,则出自吴卡尔康(一作“吴恰它堪”)哈拉,盖取其哈拉之首音,谐的汉姓“吴”而得;
11、达斡尔族之吴姓亦为本族姓氏所改。其源有二:其一,出自鄂嫩哈拉,或取其哈拉之首音,谐以音近之汉字“吴”而为单姓;其二,或为爱协金氏,坤奇氏所改。此二氏皆系出敖拉哈拉,遂或取其哈拉之首音、谐以音近之汉字“吴”而为单姓。
12、蒙古族之吴姓,或以乌梁海氏所改。“乌梁海”,本部落名,以部为氏。后或取其首音,谐以同音之汉字“吴”而为单姓。
13、白族之吴姓,源于古代氏族图腾崇拜。白族语“乌”,汉意为“鱼”,以鱼为图腾的氏族,即以为姓。或取“乌”音,谐以汉字吴、乌而为姓。
14、裕固族之吴氏,则为巴依亚提氏所改。
15、柯尔克孜族之吴氏,世居今黑龙江省富裕县。为其部落名称所改。注(8)——(15)见《中国人的姓名》。战国时有吴起,军事家;秦末有吴广,农民起义军领袖;唐代有吴元济;明代有吴承恩,著《西游记》;清代有吴敬梓,著《儒林外史》。(按:《中国姓氏大全》注作“明代有吴敬梓”,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