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时,古帝颛顼高阳氏的后裔曹挟,受封于邾国,在邾地建都。称邾国侯君。邾国侯君自春秋时期开始,历八代而为楚国吞并,其遗民以“朱”为姓。
朱氏入闽有三支:1、唐宰相朱敬则第七代孙朱玖,唐末从河南固始入闽,居永泰县;2、唐朱敬则的第六代孙朱解,唐末从河南南阳避地侯官,后迁到仙游县党田。其第八代孙朱钮迁入莆田黄石石阜;3、唐宰相朱敬则的第八代孙朱玑,唐末从河南固始迁入莆田黄石琳井。《朱氏族谱序》记:“玑,乃黄石始祖一公也。公生于唐会昌元年,志尚恢博,不愿以荫补官,耽学读书,擢咸通进士第,调临安尉,历会稽户椽,闽帅郑镒辟为防拒团练使。僖宗六年黄巢寇福州,加以饥荒,盗贼蜂起,剽掠居民,吏不能制。帅知公忠勇,命公督捕。………乃悉倾家资,招集智勇,分屯要地,声言致讨,阴以逆顺祸福哓喻,群盗莫不畏服屏熄,阖郡清晏。……未几,辟公为古田宰邑,……宣帝天佑四年,…与其少子无苟申展省之诚,逗留固始年岁间,遇疾而卒。…长子无逸迁于仙水,次子山则徙居临漳,三乃评事公无苟,也以荫补永嘉主簿,长子淮,淮子琰,淳化擢进士第,官至郎中直秘阁,守霄州。子镕,通直郎,卒风城。次子汉,乃承事十公,遭五季衰乱。生三子:曰(王非)、曰高、曰裔。(王非)子荣,荣子端,端子绂,冶平中以国学进士擢第,官至给事中宝文阁待制。”
明代南京礼部尚书朱继祚《钱江续修族谱序》中记:“朱氏以古田令玑公为一代祖,其先世诩公至敬则公乃玑公之七代祖也。居亳州,自玑公入莆八世后分三十六房,十世后分百廿房,族属蔓衍,……钱江(今仙游来寨)派系出自琳井,前祖公有所创,垂后子孙亦能承继。”仙游枫亭朱氏祠堂《重建东沙大宗祠记》:吾宗自唐古田令玑公卜居莆之水南,立庙世祀暨分房各之小宗,斑斑可考。至第十代宋特赐同进士出身、通直郎致仕赏公,于徽宗宣和七年自水南分居仙邑东沙,则又为东沙始祖。
莆田朱姓首登科第者为朱绂,宋治平四年(1067)进士及第。其后有朱(宝盖头真),朱绂子,宋元丰二年进士及第,官秘书丞。
明代以降,大陆朱氏族人陆续有渡海去台湾者,大多以宋理学大师朱熹派下为众,也有一部分为唐宰相朱敬则派下。清《福建莆田县志》载:莆田县人朱光祖,清代以武艺科试,擢为金门镇总兵。朱姓现多分布在台湾的台北市松山区、大安区、板桥市、台北县、高雄市前镇区、高雄县及新竹县、新竹市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