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白河古民居(张家大院)位于陕西省安康市白河县卡子镇友爱村七组,宅院分上、下两院,相距300米左右。均建于清中期,两院座东北、向西南,座落在界岭河畔,汉白公路对面。
下院宅院占地约3000平方米,为两幢各一进三座院落,两墙相距80几分,形成正文形整体,中轴线自西向东依次分为大门、前庭、中堂、后室,甬道及两个天井,两侧有厢房。主体建筑为砖木结构,硬山灰瓦顶,抬梁式构架,房屋以西至5间两设封风墙,院外观看,封火墙木林立,飞檐以龙、凤等为主要造型,简洁别致栩栩如生。檐下施水 墨彩侩,回廊、栏杆、窗棂均为镂雕,大门为石雕门坊,额题“振否鼓家”四字。大门两侧高3。64米的石门壁上,左雕刻“两岸绿杨一湾芳草即此是江陵胜概”,右侧为“庭前孝养门内出声何处访珂里名家”等30字楹联。南方一幢建筑风格与北幢大致相同,中轴线从西向东依次分为大门、前厅、天井、中庭、天井后堂。前厅两侧的厢房为青石磨制的圆型门洞,门楹、窗棂均为镂雕。门额为“树德务滋”四字,中庭石雕门额四字为“孝友世家”,檐下水墨彩侩。
历史
白河县现遗存民清古民居二十余处,其创建者为湖广移民及当地财主。这些古民居建筑规模、风格等各具特色,现有十余处古民居大貌较为完整,木雕、石刻饰品丰富,图案精美。卡子镇界岭张家
大院和桂花黄家大院已被列为陕西省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北宋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北宋风俗画作品,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属一级国宝。《清明上河图》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为北京故宫博物院镇宫之宝之一。
《清明上河图》以精致的工笔记录了北宋末叶、徽宗时代首都汴京(今开封)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建筑和民生。该图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中人物500多,衣着不同,神情各异,其间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戏剧性,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全图分为三个段落。作者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宋徽宗时为宫廷画家。少年时到京城汴梁(今河南开封)游学,后习绘画,尤喜画舟车、市桥、郭径,自成一家。《清明上河图》是张择端的代表作,曾经为北宋宣和内府所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