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家谱
中国家谱保存至今的,以清代和民国的为主,约占全部数量的将近90%。就这部分现存家谱来看,尽管其编纂形式有所不同,编纂体例有详有略,记载范围有大有小,记载内容有多有少,编修重点各有侧重,但其格式基本上是相同的,是统一的,是有章可循的。
一部体例完整的家谱,大致应有以下各项:
一、谱名
为明血统,防乱宗,谱名一般包含里籍,如《莆田蔡氏族谱》、《建阳蔡氏宗谱》等,有的还加编修时间、次数,如《同治九年莆阳蔡氏重修族谱》、《潮州北厢蔡氏六修族谱》等。使后人能从家谱的名称中就能了解到一些最基本的信息。
二、堂号
堂号是一个姓氏的特殊标识,它能显示姓氏发源的地缘关系。在家谱中,堂号具有联系姓氏与宗族关系的意义,也是后代寻根问祖的重要线索之一。
一般来说,堂号多取自于郡号名,郡是秦、汉时期对行政区域的建置, 郡号名又取自于郡名,诸侯国名,地方府、州、县名。随着姓氏家族的发展壮大,就出现了以各姓氏名门望族发祥地的郡名作为郡号的由来。
大家族日久人众,或是遇至天灾连年之时,族人就会因迁徙流离,而散布各地。于是就有了在“总堂号”之下, 再加入“分堂号”名称的方法。“总堂号”代表家族(姓氏)的发祥地,寓后人以不忘本源,“分堂号”则是族人迁徙至新地,成为当地有名望家族后,以该地的郡号作为堂号,“总堂号”和“分堂号”统称为“郡望”。
因为各族姓基本上都是以郡名作为自己家族的郡号,所以就有了若干姓氏同为一个堂号的现象。例如蔡姓的郡望大都是“济阳堂”。
堂号名称的另一出处:自创堂号,乃家族中人自立的堂号,该堂号名称一为有别于姓氏的分支别派,二为铭记祖先或名人的公德事迹或教诲。例如:丰山的“丰田”家族来自丰山,为了有一定的区别取名“丰田”。
堂号一般写在写在家谱的封面或首页。
三、谱序
内容涉及修谱缘由、姓氏渊源、家族名人,传承简介、家族迁徙、修谱理论等,续修谱一般保存以前的谱序。谱序大多由本族名人撰写,如襄公十世孙蔡戡写的序:蔡氏族谱世系序。
四、姓氏源流
、
五、家训
六、家传
七、艺文著述
八、世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