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园墓葬


皇族、勋戚、功臣陪葬制度,是唐代帝王陵寝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现存史料记载,从唐朝始建,初步开始确立陵寝制度开始,皇族、勋戚、功臣陪葬便以典章制度的形式,成为唐代帝陵陵寝规划的一部分。《新唐书百官志诸陵台》:“令各一人,从五品上;丞各一人,从七品下。建初、启运、兴宁、永康陵,令各一人,从七品下;丞各一人,从八品下。掌守卫山陵。凡陪葬,以文武分左右,子孙从父祖者亦如之;宫人陪葬,则陵户成坟。诸陵四至有封,禁民葬,唯故坟不毁。”该记载明确了唐代四座祖陵建初、启运、兴宁、永康四陵存在数量庞大的陪葬墓的情况。而其中“凡陪葬,以文武分左右,子孙从父祖者亦如之”的记载,则描述了唐代陪葬墓中,父随子葬,孙随祖葬,进而形成家族墓园形制的陪葬墓群的情况。11周康王六年,姜子牙卒于周首都镐京(陕西西安),岁寿139岁。姜太公死后埋葬姜太公的地方,各地都出现了姜太公墓,如丰京、镐京、咸阳等地,古书《大清一统志·西安府·古迹》、《礼记·檀弓》等也曾有记载,具体位置尚存争议。
中文名
姜太公墓
外文名
JiangTaiGong tomb
类型
公墓
形式
姜太
丰京太公墓
《礼记·檀弓》:太公封于营丘,比及五世皆反葬于周。君子曰:乐乐其所自生,礼不忘其本。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首丘,仁也。
丰京太公墓

0.07340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