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在春天时看到农民伯伯迎着春风在田地播种,每当在夏天时看到烈日炙烤着作物,每当秋天时看到天高气爽下作物饱满的颗粒,每当冬天时看到“万径人踪灭”景象下田地光秃秃的样子,我总能想起我爷爷,他和土地有着太深的关联。
爷爷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他的爸爸妈妈很勤快。
也是由于家庭情况,在他呱呱坠地几个月后,他的妈妈便背着他在田地里忙活,当他一两岁的时候,便坐在田垄上,安静地看着他母亲劳作,三四岁的时候,就和小伙伴在田的旁边捉蝴蝶,或是在溪边捉小鱼,连旁边的小草他都能玩得津津有味,那时候的童年生活总是无忧无虑的。后来爷爷长大了,开始承担农活,也开始明白一些人情世故和社会环境。
爷爷说,那时候的农民甚至吃不饱穿不暖,收获的作物大多要交给地主,剩下的粮食,农民们就算再节省着吃,也只能坚持到那么一两个月,吃完之后,他们只能凭着米票肉票去买,每次只能买一点点,肉对于他们来说是奢侈的。且不说能不能买,即使有肉票,他们大多买不起。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那个时候是不能成立的。收获时节,农民脸上本应荡漾着淳朴的会心的笑容,可是爷爷从他们脸上读出来的,就只有无奈。
就这样,爷爷一家一面辛勤劳作一面不得不上交大量粮食,省着熬着日子也就过去了。
在爷爷二十二岁那年,他成家了,娶了我奶奶。好事接踵而至,那年,国家进行土地改革,这就意味着,他们能分到一些土地,再也不用上交粮食给地主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终于能够成立了。
听到消息的一瞬间,农民激动的心情无法抑制,满面笑容,就差没有跳起来了。我还注意到,爷爷跟我说的时候,嘴角微微上扬,可见爷爷回忆起来,也是有一种幸福感涌上心头。是呀,那可是他们幸福生活的开始。
土地改革之后,田地里有了微妙的变化,大家干起活来开心多了,偶尔还能听到远处的稻田传来歌声,秋天时看到金黄色的稻海让人赏心悦目。大家的积极性提高了,粮食产量当然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一年后,我的伯伯出生了,在后来的十年里。我的伯伯、两个姑妈和我爸爸相继出生。
虽然不用交粮食了,但是爷爷奶奶还要养这么多的孩子也是不容易。所以爷爷更加努力劳作,伴着星光出门,又伴着星光回家。节省并且努力的结果是,爷爷的田地几乎每年都能有大丰收,他们的生活清贫但已经不像以前那样辛苦了。
爷爷他们并没有一帆风顺地让日子变得越来越好过,党中央发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在人民公社化运动期间,大家一起干活,一起吃饭。这样,人们吃得多做得少,农民在田垄上坐着晒太阳,又或者是坐在树下乘凉,偶尔动一下锄头镰刀装装样子,还有人直接把草帽盖在头上心安理得地躺下睡觉,连小鸟都懒得鸣叫,只是停息在电线杆上,一切都显得那么慵懒,田地又失去了往日的生机勃勃景象。
但是爷爷不一样,他仍然在田地辛苦劳作,无论是艳阳高照,还是风和日丽,或是风雨交加。爷爷就是这样忠厚老实,虽然为了生计他习惯勤俭节约,但是他从不计较得失。
但是,仅凭寥寥几个人努力劳作肯定是不可能养活整个村子的人的,没几个月,公用的粮食已经少得可怜,每人发放的粮食也日益减少。有些人饿得一副病怏怏的样子躺在地上,就这样活生生被饿死了。可是他们还是没有醒悟,也许他们总觉得自己做多了别人做少了心里不平衡。
在这几年里,爷爷他们也没少饿肚子,他只是一个简单的农民,或许这已经是他遇到的最大的挫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