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目识唐寅
梁储(1451-1527),明·景泰二年(1451年)生于广东省顺德县四区石(石肯)乡一个富豪之家,解放后划入南海县平洲区石(石肯)乡(今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石肯〕村)。自幼受良好的家庭熏陶教养,远在孩提时代即显得才思敏捷,聪慧过人且出口成章,气度不凡。一次,其父扶起不小心仆倒于地的梁储时随口说道:“跌倒小师生……”谁料其已朗声应曰:“扶起大学士。”另一次,他们父子数人在村边池塘洗澡,父亲随口出了个上联:“晚浴池塘,涌动一天星斗。”话音未落,梁储早已应对道:“早登台阁,挽回三代乾坤。”梁储不单腹藏锦绣且为人心地宽厚,家中长辈年老多病,他不避肮脏伺奉汤药照顾周到。 梁储青年时求学于大学者陈白沙门下,21岁得中举人,25岁上京赴考得中会元,殿试被点为传胪(第四名),此后从政长达40余年,累官至华盖殿大学士,太子太师,一度出任内阁首辅,并以为官正派,敢于犯颜直谏而名垂后世。 作为三朝(成化、弘治、正德)元老,梁储曾侍奉两代太子(即后来的弘治、正德两帝)读书,还多次充任会试同考官及乡试主考官,为朝廷选拔了不少人才。他在主持顺天乡试时一手点定唐伯虎为解元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例子。 青年时代的唐伯虎虽然和大多数读书人一样热衷于功名富贵,但受成化年间文坛上复古主义浪潮影响,日渐对枯燥而又束缚思想的八股文失去兴趣,特别是他父、母及妹妹相继去世后,精神备受打击的他萌生了人生短暂,需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而放浪形迹。只是后来唐伯虎听从了好友祝枝山的规劝,才在其《夜读》诗中表明“名不显时心不朽,再挑灯光看文章"的心迹。弘治十一年(1498年),唐伯虎成竹在胸赴南京参加乡试,主考官梁储看完他的答卷后惊叹为异才,将其录为第一名亦即是解元,梁储也就成了唐解元的恩师。
广东免解粮
梁储为官清正,即令坊间流传的趣闻轶事也较好地反映了他忧国忧民,关心桑梓的美好品格。相传,某年广东灾情特别严重,粮食歉收,梁储常为此事而戚戚,思谋着如何能给家乡以实际帮助。一番煞费苦心后,机会终于来了。 在每天陪皇帝下棋的时候,他每下一步棋,都先用棋子轻轻敲着棋盘,轻声唱着:“将、将、将,广东免解粮。”一天唱、两天唱……。又一天,梁储正与皇帝对弈,他窥见皇上棋路顺畅,心情颇佳之际,陡然手执一棋,漫不经心而又抑扬顿挫地唱着:“将、将、将,广东免解粮。”正在兴头上的皇上觉着好玩,不禁随声学舌,话音甫落,才猛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