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时候人都很穷,一天吃两顿饭,面条米饭什么的都不敢想,能吃到包谷珍就菜就已经特别好了。曾祖父是个文化人,清末的教书先生。当时先生可受人尊敬啊,大户人家把孩子送到曾祖父那里学习,而很多穷人家的孩子没钱读书却很想读书,曾祖父就无偿让他们进私塾听课。这些穷家人的孩子里,有个小名叫狗娃的,刚进私塾蹭课那天他只有五岁,非常聪明,五岁已经知道什么叫“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了。更受曾祖父喜欢。我猜是狗娃太好学,每天给他爹妈讲私塾里的故事。有一天,狗娃的父母居然找到曾祖父,希望曾祖父能养着狗娃,让狗娃当曾祖父的儿子。狗娃爹妈一个有十二个孩子,他们实在养不起了。那会人重感情啊,贴别是有文化的人,曾祖父一咬牙答应了。曾祖父有六个孩子,这意味着以后有八个人吃饭。狗娃显着有些高兴。曾祖父大概也很开心吧,不过多养活一个人可不容易啊。狗娃很好学,十岁时已经会写漂亮的文章了,引经据典甚是经彩。。别人问起来,狗娃你为什么免费跑私塾读书啊,狗娃会骄傲的回答教书先生是我爹,还收什么钱。原本这样下去,其实也没啥,日子过紧巴一点也没什么,多样一个人呗,大的给小的让让,大的少吃点,小的多吃点,共同努力。直到有一天,狗娃的父母来了,说他们第二天早去西安做工,路上走着天黑了,借住一晚,顺便看一下他们的孩子。吃完晚饭后,曾祖父让狗娃陪他亲爹亲妈睡了,毕竟有些年份没见了。第二天一大早,曾祖父做好了款待客人时才吃的面条,叫大家伙吃饭,叫到狗娃爹妈时,房间空空如也,狗娃也不见了。曾祖父也傻眼了,他多喜爱这孩子啊,狗娃爹妈想孩子他理解,为什么一声不说就带走啊,他对狗娃就没有感情吗。曾祖父找遍了狗娃爹妈家,曾祖父也回到家后立马收拾行李,安顿好后,说他要去西安一趟。“老大老二老三照顾好你娘和弟弟们,我过几天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