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迹故居


2017年10月,中华单氏宗亲联谊会河南分会代理会长单新志、代理秘书长单红伟、副秘书长单传宾等人,经开会商议,决定自费寻访各地宗亲,挖掘单氏文化,为各分支家人修谱乃至全国统谱贡献力量。

10月15日一早走访团从浚县出发,于上午十点赶到红色旅游胜地-濮阳单拐,来到单氏祠堂外,见到热情迎接的单良现等人。了解到单拐家人,系明洪武年间迁徙自山西洪洞县大槐树。陈姓原为单家的长工,单姓没落,陈姓发展成第一大姓。单姓居于村中,两边都是陈姓,所以有“两头沉(陈)担(单)不动”的谚语,人丁不旺。村中有单氏家人200余口,东干城单拐有800余口,以及瓦屋头镇里固单氏约300人。据悉单氏祠堂系新建,里面供奉着上几代祖先名讳,但始祖名讳失传,至今发展到以21世“良”字辈居多。今年10月,商丘理事会对柘城县陈青集乡吕关村单氏宗亲进行寻亲走访。经走访了解到吕关村的单氏宗亲,是从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孟轲乡东干城单拐村迁徙至此。约在1858年兄弟四人以卖粉皮为生,辗转多地,最终在柘城陈青集乡落户生根,在本地已繁衍发展到约150人,陈青集宗亲和祖籍清丰单拐家人一直保持走动。

听说来访的消息,原籍单寨村的单红涛也匆匆自濮阳市赶到单拐村。据悉单寨村距离单拐两公里,有单姓家人800余口。因家谱遗失,没有石碑和家谱等有效线索,至今两村无法对接。谈及此事家人们还很遗憾。

了解完清丰县单氏分布及修谱情况,告别家人的一再挽留,走访团于10:30分匆匆告别清丰县家人,12:30分到达长垣县单堤村。村里单雨顺、单军亮等多名宗亲迎接。安排大家在军亮饭店坐定,走访团介绍了此行的目的,在于挖掘单氏文化,指导家谱编修。单堤村单雨顺宗亲,也介绍了单堤村的单氏概括,村里有单氏家人约300人。听老人说,系单雄信后代。但家谱遗失,对于单姓在此居住多少年以及过了多少代一无所知。一热心家人,带来保存完好的先祖牌位。虽历经文化大革命洗劫,源于对祖先的敬畏和对家族的热爱,他悄悄的保存了下来。牌位上清晰可辨,单公朝栋,字俊卿,皇清例赠儒林郎,系从六品官员。其母亲张氏、夫人宋氏皆被朝廷授予六品安人。

吃过饭,走访团一行又拜访了对家族事业关心,曾为修谱而奔波的长者单培镇。老人虽年事已高,但热情不减。深情的回忆起三十多年前,农机系统在郑州开会,出席会议的有五位单家人,大家互相关注到名单后自发的寻找,会后五个人聚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单培镇也介绍了80年代为修谱而奔波的情况,苦于没有线索,至今没有完成与临近单寨村的对接。据悉长垣县单寨村距离单堤村约10公里,2015年完成修谱。追溯到清顺治六年碑文上的鲁章公,以鲁章公为始祖,以下世系清晰。因为家谱遗失,中间形成断代,与明嘉靖二十七年碑纪上单氏三位先祖无法对接上。

下午我们来到村南林地,祭拜了单公朝栋墓。也听到了令人痛惜的故事。前两年墓地遭到五次盗掘,村民漠不关心,以看稀罕的心态远远观望,并不知系单氏祖坟。后经县文物局考古发掘,棺内没有发现有价值的陪葬品,但出土单姓墓志。与村民手里保存的单公朝栋牌位吻合,牌位上也清晰的记录了墓的大致方位。村中有识之士感觉很痛心,也觉得十分不孝,没有保护好祖坟,任外人盗掘。村领导单军亮、单雨顺等人带着族人,又重新隆坟回填保护,一起跪拜,乞求先祖原谅后世子孙的不孝。单公朝栋,生于雍正七年(1729年)七月二十,卒于嘉庆九年(1804年)六月十九日,享年七十五岁。其母亲张氏、夫人宋氏皆被授予安人

0.08175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