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王之治天下反复,始不忘其所由。于是乎有上治下旁,治合族而食叙 以昭穆,别之以礼义,使人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而宗法立焉。宗法立而礼俗成,非专籍乎谱,而谱系自昭也。图谱有局,职在史官,直以被掌故云尔。三代以下,废古倍始缪迷本支,学士、大夫往往不知其自,虽有仁孝之心,茫乎无所寓,宗法沦而天下无善俗焉。好古君子,顾念本根,则谨修其谱牒,以之土以建国,亦锡之姓以立宗,周官冢宰以九两系邦国之民,必曰牧,以地得民,而后曰宗以族得民,职是之由也。自封建废,开疆裂大人,无世禄以养族散而不可稽,有不尽然者,以吾所见,通都著戴完安乐业之家,惟务营赀产,厚自封殖夫夫也。数典而遗其祖,晏然联兄弟守坟墓也者,而漠视若秦人之肥瘠,甚则好故人不图蜡。合族亦犹亲亲之意也。然宗法之立所以独行于古者,在昔诸侯世国,大夫世家氏族之传不乱而九州各有封域,以居民乡里族属相为维持而不去,故禹则三壤锡细人无世业以给类。轻转徙葛藟之刺,用兴当此时欲以大小宗之谊,比缀之而弗殊容,可冀乎?是则宗法之沦起于人,自为生而荡析者之难纪也,乃数诸今日则入好古君子序伦理,笃恩义,倡兴谱牒,奠定系世,以阐其积厚流光之德而推夫同气连枝之爱,不谓之尤难乎哉!席氏姓甲洞庭,其先唐末武卫公田,关中始徙居是山下,距太仆公而滋盛,传廿九矣。扬州巨浸,波荡粘天,异石嵌空,朱实被谷,盖林屋洞府福地之脉隆厚而席氏钟之,独多云仍奕叶,椒聊蕃衍,太仆公好古君子重惟腊之弗齿,质素目销恩爱寝薄,在在皆是。若夫转移执事以陈椽郡国为俗者,惟徽之新安为甚。而吾乡洞庭两山与之差较其人,手指作业,率周海内凡贳贷,废居绾毂百货方舩接轸灌,输都会者,北极燕岱,南逾五岭,所至鳞集碁置,谣俗被服,饮食五方,杂殊宜乎。易去其乡而宗党之不相为矣。顾能强力惇朴谨严,守礼其间,又有已太仆公歾,太学嗣君克就先志,以寿诸梓而谒余序之。余观儒先谱学,寀欧阳氏、苏氏最传,近代魏庄渠先生兼采二家而尤加详密。今席氏之谱取衷焉,油然孝友之思,蔼然水木之感矣。使人人反古复始如君家即荡析不足虞而三代之礼俗可望也。遂书以贻其子若孙,继自今以禅于无穷,尚顾念根本,相与世守而时修之哉。祖烈以族大散居弗可以莫之鸠也。爰蓃辑遗文讯于宗老,世类必澄,攀附必核,考证既的,发凡起例,俾从子曰:启纮君授简勒成宗谱一书,间出示余,而余窃庽目父子著代兄弟合叶骨肉之戚疏咸在也。而无失其伦,虽未得若古之世族而大宗小宗隐隐其间以至同庆恤、示劝惩、条制纤,悉不越一家而史法已备则可谓尤难也。太仆输财助国恕施好礼,司马子长所云:千里之内,贤人之富者,公洵无愧也。并见纪述,兹不具书。余始祖原籍枣强,相传来自大明洪武年间,单传七世皆不可考厥后,虽渐蕃衍,仍无记载澺,吾祖之淹没而不彰者盖不知繁畿矣,迨咸丰四年幸得我族叔(讳)文英公以明童而志切追远谋诸合族访诸父老,始自应举公序之,即推应举公为始祖,自此以后,吾族之支派乃得了如指掌亦,世代更易历久恐纹其绪若不及时添註,将风微人往莫识瓜瓞之绵派别支分或忘源泉之本,余因岁时伏臘与族侄曰崙辈,急请旧谱以阅之,见谱中断简残编蠧食将及先人之讳,余益蟼心於补之不早也,于是商之合族重修以继创修之志斯举也,虽於敦宗睦祖之道有所未尽,庶可使之人不昧所自永传不替焉!
每一个家族都是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甚至几千年前,我的家族也不例外。
我本以为我是土生土长的山东人,但爷爷告诉我,我们是聊城莘县人。我的祖先在那个兵荒马乱的清朝末年从山东迁徙到河南。我们在黄河故堤上开始了新的生活。
当年我的第十四世先祖是个河官,按现在来说就是管理水利的官员,那些年黄河水不断泛滥,我们的村落不断受到黄河水的侵害。他便带着一些人去黄河故道南考察,于是发现我们现在生活的地方地势较高不易被水侵害,于是便带着族人来到这里,这就是我们现在居住的地方鲁庄一一距今已二百余年。
听爷爷说,我们也有族谱,但文化大革命中做为“四旧”被毁掉。这些古老的记忆只能被当年的人们所诉说,一代传承一代,到了我爷爷这儿许多辉煌的故事早已磨灭,只留下一些支离破碎的片断。尽管如此,但也不能泯灭我对我们家族的好奇。我姓“鲁”,我很早就知道这是一个古老而又尊贵的姓氏。它是周朝诸侯国名,在今山东省南部一带,也是山东省的别称。周武王封其弟周公旦于鲁。在周代的众多邦国中,鲁国姬姓“宗邦”,诸侯“望国”故“周之最亲莫如鲁,而鲁所宜翼戴者莫如周。”鲁国成为典型周礼的保存者和实施者,世人称“周礼尽在鲁矣。”为周王朝控制东方的一个重要邦国。连大名鼎鼎的孔子、孟子、曾子、鲁班都是从鲁国出来的。
我以我的姓氏和族史而自豪,因为当别人问起时,我可以自豪地回答我的姓氏有多么尊贵,我们的族史虽支离破作文https://www.zuowen8.com/碎但永远铭记在我心中。
说到我的爷爷,他在我们家族中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他是上几辈中最有文化的人。几年前,因为族中一直没有族谱,一个念想悄悄在他心中萌发。几年前,我就常常看见爷爷坐在书桌前,戴着老花镜,手里拿着铅笔在几张大挂历后面写写画画。上面有很多小格子,格子里便是人名,我问他在写什么,爷爷笑了笑说:“写族谱。”“为什么要写族谱?”我好奇地问。爷爷没有回答我,因为里面包含了太多跟我讲不通的故事。一年又一年,爷爷一直在写从未放弃,草稿修了一遍又一遍,慢慢完成。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2017年春天爷爷编写好,印刷出书了。族里每户人家都赠送一本,族里人对爷爷称赞不已。
编制族谱很不容易,因为家族历史久远,还没有留下任何文字资料,就是健在的老一辈人也有许多往事都忘了。爷爷编的时候没少问族人,爷爷之所以能编成,或许是因为他真的很聪明,退休前他是一初中的校长。听说还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师。我问妈妈,爷爷在学校教什么?妈妈总会说你爷爷什么都会。
听老奶奶说,爷爷小时候生过一场大病,因为太穷没钱治,当年差点死掉。我想当年爷爷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果然爷爷知道贫穷改变不了一切,只有努力学习,未来才有光明前途。
爷爷的努力使我们一大家人摆脱了贫困,走上了幸福生活。我感谢我的爷爷,我为现在我们家的幸福、美满、和谐的家庭而自豪。我将更加努力学习,为我们家添光增彩,为我们家族争添光增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