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简介

  湖南邵阳隆回石燕戴氏自宋朝从河南迁来,蕉国戴氏。由新化到石燕,石燕戴氏尊迁来湖南千胜公为始祖,葬新化。现已三十多代。辈份为“千远继寿业,信隆富永才,君重万世大,前哲恩深厚,贻某沽泽长”。

  沧州戴氏初祖为黄帝,商殷帝王的后裔,春秋宋国之王宣公为子姓戴始祖,东汉圣公为小戴起祖。晋朝时,圣之遗孙荆公迁山阴会稽(绍兴),达公由会稽迁剡县(山乘县),而后纪实公再迁浙江奉化小方门,充成公又迁浙江余姚县(现宁波市江北区东郭花园),元末明初或(洪武年间),荣公先迁直隶景州,最后落籍沧州李村,据咸丰二年(1982年)的《沧州戴氏祖谱》记载,我祖在明洪武时期,自浙江绍兴府余姚县,初迁山西洪洞,再迁直隶景州,明永乐二年(1404年)迁沧州李村镇(始迁祖戴荣),此后600年戴氏后人,孝谨酿良,服勤力穑,在沧州这块热土上,繁衍生息,日益兴旺,逐渐成为书香绵远,生齿日繁的名门望族,迄今已有5000余户,近3万人,以沧州市为中心,散居沧州各县,为沧州地区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据谱载,戴氏家族迁沧后,由于祖宗重善积德,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至明清两朝,戴氏子孙,通过科考,得中榜眼一人,进士14人,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沧州历史上只出现了两个榜眼,而戴王伦即为其一/学而优则士,在沧州戴氏家族,科第学士中,明清两朝为官者达95人,其中武官10人,官居7品以上30人,五品以上8人,一品尚书2人,有6人被受赠为资政大夫兼右都御史,7人被授为中顺大夫,中宪大夫,奉政大夫,奉直大夫,2人被封赠为明远将军,2人被封赠为武略骑尉.为嘉许戴氏重文兴族,齐家治国的贤门良风,明清两朝皇帝先后御赐"司农司马文门风,太史御史贤人家","渤海源流君思学,沧州阀阅科第家等春联,予以加勉.
戴氏族人格守"达则献身天下,穷则善身济民"族训,为官者竭力尽忠报国,为民者服勤力穑,孝谨酿良,因此涌现出功勋卓著或颇而建树的官宦.

  

0.09668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