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姓,中华姓氏之一,主要源自姬姓、子姓、妫姓和少数民族改姓。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
姬晋(约公元前565—公元前549年),王姓始祖,字子乔,又称子乔、王乔或王子晋,是周灵王姬泄心之子。
太子晋又称王子晋、王子乔,或者叫王乔。
在谷、洛二水泛滥的前一年,即公元前551年,当时的诸侯国鲁国诞生了一个伟大的人物,这就是孔子。后世的杜甫用“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的诗句来赞美孔子的诞生。这位儒学的创始人,在他长大之后,有一次批阅诗书,当批到《逸周书·太子晋》篇时,投笔叹道:“惜夫,杀吾君也”。那意思是:太子晋如果不被灵王所废,那么他将是我孔子时代的东周帝王呀。
在太子晋之后过了两百多年,诗人兼政治家屈原被楚怀王放逐到汨罗江。这时,他在《远游》中写道:“轩辕不可攀援兮,吾将从王乔而娱戏。”这句话的意思是,轩辕黄帝的道德标准太高了,我攀登不上;那么我将跟随王乔,一起到天国幻境中去畅游嬉戏。
屈原(约前340年~约前278年)在政时积极辅佐楚怀王变法图强,由此与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遭到上官大夫等人的嫉恨,在谗言中,屈原被疏远而两次流放。在屈原第二次流放时期,秦将白起攻破郢都,楚国破灭,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楚。
王乔就是太子晋。屈原为什么要跟随太子晋去畅游嬉戏呢?很明显,他的被逐与太子晋的被废,有着命运上的相同感。太子晋追求的是道德理想,在两百多年后的屈原看来,这个人就是道德、正义的化身,所以,他才要跟随王子乔而去。
大概从这篇《远游》之后,人们开始神化太子晋,以致演绎出“王子登仙”的传说。太子晋喜欢吹笙,声音酷似凤凰鸣唱,游历于伊、洛之间,仙人浮丘生将他带往嵩山修炼。三十余年之后,一个名叫桓良的人遇见太子晋,太子晋对他说:“请你转告我的家人,七月七日与我在缑氏山相会。”到了那一天,太子晋乘坐白鹤出现在缑氏山之颠,可望而不可及。几天之后,太子晋挥手与世人作别,升天而去。
神话虽然荒诞不经,但传递的是后世人对一个历史人物的崇敬。一代女皇武则天在嵩山封禅时,曾封太子晋为“升仙太子”,并为他单独立庙。多年之后,她再次来到嵩山,立制了御书《升仙太子碑》。据说,现在河南偃师县缑氏山上仍有别名仙君观的升仙太子庙。
升仙太子碑碑高7米,上宽1.58米,下宽1.73米。盘龙首,龟趺。唐武周圣历二年(699年)二月初四,武则天从东都洛阳去登封封禅,途中留宿缑山,游览刚竣工的升仙太子庙,撰写此碑文。碑文记述周灵王太子晋(字子乔)升仙故事,以此附自身。
到了盛唐,漫游天下的李白信手写下了“吾爱王子乔,得道伊洛滨”的诗句。这完全是一种脱胎于神话传说的诗歌意境,不过,对于那位远古的忧郁王子来说,盛唐气象和豪放李白赋予了他一种全新的明丽浪漫的色调。当灰暗的原色洗去,太子晋的后裔就会光鲜明艳。
在唐代这个恢弘大气的时代,王子乔成仙的传说成为浪漫主义色彩挥发最好载体和路径,不仅有各种艺术品与之有关,还有亲手立制的升仙太子碑,诗仙李白的豪吟,也有宋之问脍炙人口的《相和歌辞·王子乔》:王子乔,爱神仙,七月七日上宾天。白虎摇瑟凤吹笙,乘骑云气吸日精。吸日精,长不归,遗庙今在而人非。空望山头草,草露湿君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