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轶事
杨荣历仕四朝,其性警敏通达,善于察言观色。在文渊阁治事三十八年,谋而能断,老成持重,尤其擅长谋划边防事务,曾五次扈从出塞。成祖誉为岁寒松柏,至宣宗时五次获赐银印(分别名为“方直刚正”、“忠孝流芳”、“关西后裔”、“建安杨荣”、“杨氏勉仁” ),仁宗曾赐一银印,文称“绳衍纠缪”,朝政得失准盖此印密疏。并亲写“勿谓崇高而勿入,勿以有所从违而忽怠”一文与杨荣共勉。皇室对杨荣的优遇可谓隆厚,而他未因恃宠而骄矜,仍守其“事君有体,进谏有方”的本分。
杨荣论事常情绪激昂,不能容人之过。但遇有别人触怒朱棣获罪时,他往往以微言劝导朱棣,从而使他们得以免祸。包括夏原吉、李时勉、刘观,都曾受其救护。
杨荣曾对人说:“事君有体,进谏有方,是我的原则。感情用事,怀着怒火进言,从而得到祸害,是我所不为的。”所以他所受的恩宠始终没有隔阂。杨荣性喜宾客,虽然显贵也仍旧非常随和,所以士人多归向他。有人认为杨荣处理国家大事,不愧唐代的姚崇,而他不拘小节的个性,也颇像姚崇。由于其恃才自傲,难容他人之过,与同事常有过节,并且还经常接受边将的馈赠,因此往往遭人议论。
历代评价
杨士奇:① 荣晓畅边务,臣等不及,不宜以小眚介意。 ② 桓桓文敏,通才博识。遭际圣明,光奋于绩。承明廷阁,著作之庭。以翱以翔,舒叶振英。北裔西垂,从狩万里。职典署文,亦兼知武。外蕃胸臆,帅垣弱强。重瞳屡顾,数奏惟明。晚陟三孤,二公弘化。恪恭朝夕,敢或遑暇。帝怀敷仁,鞠躬承之。民怀被福,黾勉成之。志存宽惠,行在果断。嘉谋谠议,褒书有焕。予告南旋,曾几何时。上下延竚,而讣奄来。越昔内阁,七人同事。荏苒三纪,我铭其四。公寿考终,哀荣宠光。于乎文敏,殁也不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