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的内容

  

  一,万氏的来源

  

  周朝有大夫受封于芮国(在今陕西大荔县朝邑城南,姬姓诸侯国,公元前640年为秦所灭),史称芮伯。春秋时,传至芮伯万,曾一度官至周王朝司徒,但后因芮伯万宠姬太多,便被母亲芮姜赶出国去,住在魏城(今山西芮城),其子孙以祖父的字"万"为氏。春秋时,晋国有大夫毕万,乃毕公高之后,因辅佐晋献公有功,受封于魏(今山西芮城北,原为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公元前661年被晋献公功灭,把他封给了毕万),又称魏万,其子孙以祖父的字"万"为氏,称万氏。

  

  芮伯万早毕万四十多年到魏国,而其子孙都姓万。在魏时,芮伯万、毕万的后裔就已经搅合在一起,无法分开。因,他们同出自姬姓。

  

  山东出于万章,有《万子世系谱》,供奉他的地方是:万子祠。江西南昌也有万子祠;而,陕西万修,以万修为一世祖,就是槐里堂、扶风郡。万修死后封为槐里侯,槐里堂就是为了纪念万修而建立,扶风郡是万修的祖居地。在《万子世系谱》中找不到万修公的名次。就连,当年镇守山东的镇国将军万潜也查不到。看来,山东万章,陕西万修后裔在山东并没有合谱。也说明:万修并非万章直系。而,江西豫章万氏大成谱:就是把从山东迁来的万章后裔,与从陕西迁来的万修后裔,上升到:芮伯万、毕万以及改姓过来的统一在一起了,就说:统一一个“万”字。

  

  二,万氏南迁

  

  纵观各种书籍记载:中国的三次南迁。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北方社会经济遭到破坏,北方人为躲避战乱大量迁往南方;西晋短暂统一后即发生八王之乱,加上以五胡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兴起,战乱不止,少数民族内迁也造成北方大量南迁。原因无非就是战争和少数民族内迁,总的来说就是躲避战祸。

  

  而我万氏家谱里面也留下了南迁的记载;大致的路线是:由陕西韩城迁至河南宛邱,再由宛邱迁入江西,福建武夷山、布衣巷,安徽等地。他们的家谱记载:受姓始祖“韩万”。

  

  再一支万氏由陕西扶风迁至安徽宣城、徽州一带。

  

  宣城一直被以下的地名替代过:秦朝时:鄣郡,汉朝时,故鄣郡、丹扬郡。

  

  这支万氏以槐里侯万修为一世祖,由陕西迁来,到唐初,再迁浙江富阳,由富阳进入福建安塘、宁化一带。由于,福建一带遭到外来的侵略,再从福建迁入江西、广东、海南。(朱熹的祖先,就是从婺源进入福建)

  

  这里,我又要说一下:万氏南迁时为什么要从安徽宣城一带进入浙江?

  

  从古代到现在,安徽宣城市是北方进入浙江的必进之路。历史上的岳飞抗击金兀术;太平天国败后,南逃,与清朝政府在这里也发生抗击。历史上多次战争都是发生在这里。东有太湖,西有天目山,唯一进入浙江杭州的通道,就是安徽宣城—浙江湖州,再到杭州。所以,我们万氏的南迁也进入了这条道路。

  

0.13544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