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 高元是远古时期人,是所知的历史上第一个以“高”为氏的人。西周时有高奔戎,春秋初年有高渠弥。他们都是最早的一批姓“高”的人。 高渐离,燕人,擅长击筑,燕太子丹派 荆轲谋刺秦王政(即秦始皇),到 易水送行,他击筑,荆轲和歌。后因在筑内暗藏铅块扑击秦始皇,不中被杀。 东汉 高赐,汉司隶校尉 高躬,汉蜀郡太守 三国 高顺,吕布帐下 中郎将。史载高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好饮酒,所统率的部队精锐非常,号称“ 陷阵营”。 高览,河北四庭柱之一,偏将军 东莱侯 高干,东汉并州牧,袁绍外甥。 高沛,刘璋麾下名将 高翔,蜀汉将领 曾随 刘备攻打汉中,后又随蜀汉丞相 诸葛亮参加北伐曹魏的战争,并于公元231年(建兴九年)的北伐中大破 司马懿。官至杂号大将军,封玄乡侯。 高柔,曹魏大臣,任廷尉二十三年后,升任太常。七十二岁时出任司空,随后仕途高升,在高平陵之变时支持司马懿,据曹爽大营,以假节行大将军事。数年后荣升太尉,进爵安国侯。 高堂隆,曹魏光禄勋 侍中 太史令 关内侯 西晋 高光 西晋幽州刺史 黄沙御史 廷尉 延陵县公 北魏 高欢 北魏大丞相 渤海王 北齐神武帝 高澄 高欢长子,继高欢掌魏朝政。改革官员选举制度,整顿吏治。平侯景叛乱,吞并两淮,收复颍川 高敖曹 高欢麾下勇将 官至司徒 骠骑大将军 进爵武城县侯。 北齐 高洋执掌 东魏政权多年的高欢之子,代东魏建北齐。北齐共历六帝,执政二十八年。 高长恭,北齐大将,北魏大权臣北齐奠基人白手起家大英雄风流大丞相高欢之孙。是北齐世宗 文襄帝高澄的第四子,封为兰陵王。中国古代四大俊男之一。 隋朝 高颎,隋宰相,齐国公尚书左仆射,开隋九老大元帅 高孝基,隋吏部侍郎 高开道,隋末义军领袖。公元618年,攻克北平,攻取渔阳,自称燕王,年号 始兴(一作天成),建都渔阳(今天津蓟县)。 高昙晟,隋末起义军领袖。他本是怀戎县的僧人,趁着隋末天下大乱之际,在河北涿鹿等地广招羽翼,聚众数千人起义。高昙晟自称大乘皇帝,国号“佛”,建元法轮,立尼姑静宣为皇后。 高智慧,越州(治会稽,今浙江绍兴市)人。隋开皇十年(590)起兵自立称帝,第二年被 杨素、来护儿镇压,斩首于泉州。 唐朝 高士廉,唐宰相,申国公,唐太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六,北齐皇室,北齐清河王 高岳之孙,唐太宗长孙皇后长孙无忌舅舅 高季辅,唐宰相,蓚县公 高智周,唐宰相,御史大夫,右散骑常侍 高适,唐淮南节度使,渤海县侯,唐朝著名诗人 高崇文,唐宁庆节度使,南平郡王,削平西川刘辟叛乱。 高骈,唐末名将, 南平郡王高崇文之孙,唐淮南节度使、渤海郡王,诸道行营兵马都统,拥兵十多万,曾大破南诏番兵。数败黄巢军。 高侃,唐朝名将,高适的祖父,唐左监门卫大将军,安东都护(总管辽东、高句丽故地)擒突厥车鼻可汗,灭高句丽。高侃有三子:高崇德、高崇礼、高崇文, 高固,唐检校礼部尚书,其高祖父是高侃,检校左仆射,右羽林统军,渤海郡王。 高郢,唐宰相,兵部尚书 高承简,唐右金吾卫大将军,检校尚书右仆射,邠宁庆等州节度观察处置使 高霞寓,唐朝名将,唐右金吾卫大将军 检校司徒,邠宁军节度使,削平西川刘辟叛乱。 高瑀,唐刑部尚书,检校右仆射,陈许蔡节度使 高釴,唐吏部侍郎,同州刺史,御史中丞 高铢,唐吏部侍郎,河南尹,越州刺史,御史中丞,浙东观察使 高锴,唐吏部侍郎,鄂州刺史,御史大夫,鄂岳观察使 高元裕,唐吏部尚书 河南尹 襄州刺史,银青光禄大夫,渤海郡公,山南东道节度使 高少逸,唐工部尚书 华州刺史,潼关防御,镇国军使,左散骑常侍 高睿,唐赵州刺史,银青光禄大夫,平昌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