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园墓葬

  一、雷陔古墓
1997年9月,南昌火车站施工时发现一组古墓群。后来经过考古人员挖掘、整理、鉴定出土名刺、印章等文物,墓主为东晋雷陔夫妇。
雷陔  字仲之,江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享年86岁。即生于孙吴末帝孙皓甘露三年(266),也就是司马炎称帝建立西晋第二年,卒于东晋永和八年七月戊子朔五日壬辰(352)。历经东吴、西晋、东晋三朝,醉酒身丧①。雷姓按《太平寰宇记》卷一六〇所载:“熊、罗、雷、湛、章”当为晋时南昌的大族,从随葬的木印刻有“臣陔”二字来看,雷陔应为东晋命官。其墓室内道教色彩浓厚,当为道教徒。夫人情况无法细考。
二、雷鋽古墓
2006年3月发掘。其墓位于1997年9月清理的南昌火车站东晋墓葬群南侧约15米处,保存基本完好且未盗。
雷鋽  字仲处。鄱阳(今江西鄱阳)人,贵族。该墓葬年代为西晋晚期至东晋早期,年代稍早于1997年9月清理的南昌火车站东晋墓葬群。
据江西雷氏《三公墓之焕公墓碑记》,雷焕(242-303年),通过比对前文之雷鋽、雷陔,谁又敢说今江西之雷氏皆为焕公之后呢?至于文中雷陔享年之算法,本群存疑,但原文如此,不敢妄改,留与读者评判。
通过考古学的方法与手段,发现与考察中国早期文明的物化表现是中国文明起源研究的基础。文明既是一个社会发展阶段的概念, 则文明的物化表现只是具体地体现了文明的诸社会因素, 而不宜逞称为“文明的因素”。单独的文明社会因素的物化表现不能标志文明的形成。
前文两雷氏古墓的出土资料,为研究南昌两晋时雷氏家族的发展史提供了线索。根据其券顶前后室砖墓的墓葬形制,可以推断,至少在三国时期,甚或再前推汉时,南昌就有雷人生活,播繁至魏晋时期,终成江西鄱阳望族。因此,豫章郡又有人称豫章望。
 

0.08791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