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始祖

  其一,是说其出自姜姓。据《元和姓纂》和《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上面的记载,在西周初年,周武王得天下之后,曾经广封诸侯,纪姓的始祖,由于是炎帝后裔的缘故,曾被封到纪这个地方(大概的地理位置在山东寿光县东南方),并建立了纪国。直到春秋时期,纪国被齐国所灭,纪国的王族子孙遂以国名为姓,纪念之,并世代相传,于是,中国出现了纪姓。而在中国的南方各地,纪姓人家也不少,比如纪清远先生的这一支纪姓,原来就生活在南方。  
  纪晓岚六世孙纪清远现就住在纪晓岚的故居遗址处(北京珠市口西大街路北虎坊桥,现在该处为一家著名老字号餐馆——晋阳饭庄,它所烹制的山西风味菜肴和香酥鸭乃是京城有名的吃食),纪老对笔者讲述的纪姓起源似乎更有深味:“我姓纪,纪字在姓氏发音是己,但现在念惯了呢,一般都念纪,因为一般比较顺口。纪氏来历,我查了有关资料,我们的始祖是比干公的儿子,文坚公,比干公死了以后,他的儿子被周文王赐了一个姓,当时见面以后,见到他左手有一个“纟”字,右手有一个“己”字,掌纹像一个“己”字,合在一起是个纪字,后来以这个为由,就赐他纪姓,那么以后祖祖代代就以纪氏为姓。”纪清远先生这种关于纪氏得姓的解释带有一些传奇性的色彩,他手上的这本《九龙纪氏总谱》,是纪清远先生在台湾的一位本家纪兆连先生多年来整理有关史料后写出的,其中记载了有关纪氏先祖的起源、播迁,纪氏贤人等等,前年,专程从台湾托人来大陆转送给纪清远先生,这么看来,还是有点说头。  
  第三个说法则是根据“伏羲氏之臣有纪侗”这段古文所示,在上古,曾有一个纪族,其发展的源头是最早的先辈曾是伏羲的一位臣子,姓氏为纪,族人就随先祖延续而来,但让笔者来看,其真实度与可信度还有待检验。  

  刚说到在齐国灭了纪国之后,因为纪国的皇族公卿都流落到山东北部和河北南部一带,并随着族群逐渐西迁至甘肃,最远的曾达青海一带,后来出现的天水、高阳、平阳都曾是显赫一时的望族。天水古时称秦州,其“天水”之名据说当地有大湖,因其水面无论是冬或夏都没见增减,当地人就改称天水,“无根无流,非人间之水,只因天上而来”之意。在《秦州志》中就有“城前有湖,冬夏无增减,天水取名由此湖也”。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时,在天水设置陇西郡、北地郡,后人称此望族即为天水望。今天的天水仍旧是名胜要地,麦积山上的石像仍然吸引着众多游人前往。  
  东汉桓帝在高阳(今河北高阳县东)设立首府,并首称高阳国,旧时称作博陆,从而带动了当地的经济,纪氏族群在当地分布众多,也曾名望一时。《列子-汤问》中写到“纪昌者,又学箭于飞卫”,说当时出现了一位以善射而闻名的纪昌。  
  纪姓的堂号有高阳、思、谷治、萃涣,此处的高阳原是黄帝孙子颛顼的名字(顺序是黄帝→昌意→高阳),汉朝时设有两个高阳县,一属幽州涿郡,二属徐州琅邪郡。晋武帝泰始元(265年)立高阳为郡国,管辖地区在河北省高阳县一带。后三个堂号现在已经无据可查。  


0.14848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