汀州刘氏家庙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福建长汀的龙首山状元峰下,坐北朝南,乾山兼子,地形酷似龙头,族谱上记载“龙首献珠”形即是,乃江南极具代表性的宗祠建筑。
家庙始建于北宋淳化三年,即公元九九二年,为唐末刘氏入闽始祖刘祥公的第七代裔孙刘参常为首倡建的。家庙传承千年,史上曾有“汉王庙”、“王衙”等俗称,历经六次修缮,仍然完整保留明代古建筑风格。内有石刻楹联“千秋懿德垂闽越,万古英风耀彭城”,正门上方“劉氏家廟”四字古朴遒劲异常打眼。尤为人所称道的是,所有墙砖都镌刻有“劉祠”字样的人文印记。
家庙经历家国沧桑变故,也因此极大丰富了它的厚重历史人文底蕴。众所周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陈云同志在此写作《怎样订立劳动合同》一文。此前土地革命时期,中共福建省兆征县委、县苏维埃政府均在此办公。正因如此,刘氏家庙的成长无疑为加强红色苏区的政权建设和扩大红军队伍实力做出过突出贡献。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此留下生活战斗的历史印迹。
但时至1950年,刘氏家庙被收归有关单位管理,因年久失修和人为损毁,家庙破败景象令人痛心。鉴于此,广大刘氏宗亲团结一心,推举宗亲刘永尧等人组成刘氏家庙修复理事会,并于1999年发动汀、武、杭等族人共同集资开始对家庙进行了第六次修葺,此后,家庙遂重新成为海内外刘氏宗亲寻根谒祖的重要场所,且由于家庙践行情系“家国天下”的卓越传统祖训,刘氏家庙文化亦受到许多外姓同胞的景仰,体现了中华民族和而不同的宽厚情怀。值得一提的是,每年春分前后,必于紧邻的星期日在家庙举行“汀州刘氏家庙春祭大典”。由于家庙文化推广有序,参加祭祀大典活动的宗亲逐年增多,慕名来此的游客亦络绎不绝。
即便是从人文科学的角度审视,汀州刘氏家庙也不失为一块风水宝地,刘氏族群人丁兴旺散播于世界各地,可谓人才荟萃文脉不绝,譬如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郑成功的主将刘国轩、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的刘光第、新中国开国上将刘亚楼等名流志士均为祖国的繁荣及刘氏家族的光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令人欣慰的是,汀州刘氏家庙于2009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被认定为颇具特色的“长汀客家宗祠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