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后周太祖郭威(904-954年),字文仲, 邢州尧山(今河北省隆尧县)人。五代十国时期后周王朝建立者(951—954年在位)。
身材魁梧,勇力过人。出仕后汉,累有大功,拜邺都留守、枢密使。后汉隐帝刘承祐厌为大臣所制,派人前往邺都处死郭威。乾祐三年(950年)冬,郭威发动兵变,向南攻破开封,推翻后汉。次年,郭威建立后周,年号广顺。在位期间,崇尚节俭、虚心纳谏、改革弊政,促进北方地区的政治经济形势趋向好转。
显德元年(954年),因病驾崩,时年五十一,谥号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庙号太祖,葬于嵩陵。遗诏令养子柴荣即位。
郭威称帝之后,马上就着手治理国家,进行改革来增强国力。他从小经历了很多苦难,对民间疾苦也有亲身体会,所以首先减轻了百姓的负担。这方面郭威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罢除不合理的牛租,二是撤消营田务。
在早年朱温征伐淮南时,朱温将缴获的上万头耕牛给百姓使用,然后向百姓收牛租,几十年之后,到后周时仍然在收,当年的牛早就死了。郭威下令废除这项既过时又累民的税收。至于营田务,是唐末以后在中原地区设置的由户部直接管理的农业生产机构,所属的农民负担很重。
郭威废除营田务后,将原来百姓使用的田地房屋和牛及其他农具都赐给他们永久使用。这项措施加上牛租的废除,极大地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其间,有人建议将一些好的营田卖掉,就能得到数十万缗钱来充实国库,郭威却说:“让百姓得利,就像国家得利一样,朕要这些钱干什么?”此外他还下诏,命令各地官吏不得以任何借口来加收百姓赋税,原来普遍存在的正税以外的杂税一律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