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望堂号
郡望
崔姓郡望主要有清河郡、博陵郡、荥阳郡等。
清河郡:汉高祖所设置,相当于今天河北省清和及枣强、南宫一部分,山东省临清、夏津、武城及高唐、平原各一部分地。东汉时改为国。
博陵郡:三国魏正始三年设置,西晋时置为国,相当于今天的河北省安平,饶阳、安国等地。
汞阳郡:由三国时的河南郡分置,西晋时也被设置为国。相当于今天的河南省黄河以南,东至朱仙镇、西至汞阳南至密县,以及黄河以北的原阳县地。
堂号
噤李堂:“噤李”是指使李白不能够开口吟诗。传说唐朝崔颢游黄鹤楼,在楼上题了一首诗,文情俱佳。后来李白也游黄鹤楼,见到崔颢的诗,便不敢在上面题诗了,只是吟道:“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博陵堂:博陵以陵名而转为郡名,始于东汉。《后汉书·桓帝纪》载:“(和平二年)五月辛卯,葬孝崇皇后于博陵。”东汉本初元年置博陵郡,治所在蠡吾,即今天的河北蠡县。汉桓帝延熹元年(158年)博陵郡徙治安平,即今天的河北安平县。汉献帝建安年间,罢博陵郡,归于安平县。西晋武帝泰始元年,置博陵国,治所仍在安平。宋人欧阳忞著《舆地广记》中说“晋改博陵为博陆。”北魏复改为博陵郡,隶属于定州。当时的定州管领中山、常山、钜鹿、博陵、北平五郡。博陵郡辖饶阳、安平、深泽、安国四县,治所在安平。直至北周,少有变更。隋时,废北齐在安平所设博陵郡。唐杜佑《通典·州郡·博陵郡》中说:“炀帝初置博陵郡,后改为高阳郡。大唐为定州,或为博陵郡。”自唐以后,博陵之称专属定州。
此外,崔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清河堂”、“德星堂”、“敦叙堂”、“默阴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