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园墓葬

  010年10月20日上午,省博物馆文保中心文物专家开始着手修复包拯家族墓出土的多块墓志铭,包拯家训包拯家训这是省博首次着手对其进行修复,这批文物修复完成后,年底有望亮相省博新馆。昨天,曾参与发掘包公墓的省博老专家吴兴汉也来到现场,老人感慨万千,老人说当年正是包公墓葬的发掘,终结了河南与安徽多年的"包公之争"。

  包拯是我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杰出的清官代表。长期以来,人们对于包拯的传奇一生充满好奇,尤其是他的死更是众说纷纭。吴老说,当时主要有两说,一说是在河南巩县,一说是在合肥大兴集。"和曹操墓的争论不休类似,当年,包拯家族墓没有发掘前,包公墓到底在哪里,河南和安徽也经常争得面红耳赤,直到1973年。 "吴老说,1973年4月,合钢二厂扩建,位于该厂附近的所有坟墓须迁走,当时省博物馆着手对包拯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

  经过四个月的紧张发掘,共发掘包拯家族墓12座,4座砖室墓,8座土坑墓。出土墓志、瓷器、银器、铜器、陶器共计50余件。其中,包括包拯及夫人董氏、大儿媳崔氏、次子包绶、次儿媳文氏和长孙包永年六座墓葬都有墓志。尤其是包公墓志上,洋洋洒洒3000多字,不仅记录了包公一生的生平事迹,而且其死亡时间及死亡后由河南运回合肥的经过都有着详尽的叙述。这些史料的出现,终于结束了河南和安徽多年的"包公之争"。

  

0.11283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