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名人

郭企之:(公元1915~1939年),原名郭福记;南宫县安宋庄人。著名无产阶级革命烈士。

郭企之出身于农民家庭。1930年,郭企之入南宫中学读书,在学校期间接受了革命理论,组织同学中进步分子成立了党的外围青年团体“晓行团”,郭企之担任领导工作,组织同学们秘密地传播马列主义,并创办刊物《毛瑟社》。在第一期上就尖锐地提出:“穷人为什么穷?当前我国的最危险的敌人是谁?”的讲座题,南宫县反动政府发觉后,当即对他们进行威协和恐吓。但郭企之毫不畏惧,在刊物上慷慨陈词,抨击反动势力,连续斥问:“地是穷人种的,为什么富人收?富人盘剥发横财,为什么穷人常年吃糠菜?”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鼓舞了同学们的斗志。

郭企之在南宫中学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率领进步同学写标语,散传单,在中秋的晚上,中共南宫县委通过了郭企之起草的《告南宫农民书》,并决定立即散发到群众中去。第二天正逢南宫城集日,赶集的群众看到传单,纷纷传颂:“终年辛苦终年忙,衣不遮体饿肚肠!旧债未清累新债,地租捐税阎王帐;受苦爱罪何时了?不如起来干一场!土地政权归农民,干到东方出太阳!”革命的传单吓坏了当时反动政府,他们采取特务手段,对进步学生进行盯哨、跟踪和监视。为了保守机密,继续斗争,党组织决定由企之发送、收藏上级下达的文件。由于他机智、大胆、心细,党的文件从未爱到损失。在白色恐怖的笼罩下,革命者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不幸。因此他不断叮嘱妻子和父母:“如果万一被敌人逮捕,头挂在十字街上,你们不要去哭,要活下去,继续革命!”1938年春天,八路军东进抗日纵队挺进冀南,南宫成立了战委会。郭企之任南宫县战委会组织部长、宣传部长,同年9月又调任冀南行署巡视团团长。他率领巡视团到工作最艰苦的曲周县开展工作。当时的曲周县境内,连年灾荒,盗匪横行,民不聊生。企之到曲周后一面宣传党的政策,一面安抚群众,开展减租减息运动。他穿着农民衣服,态度平易近人,经常给身边的工作人员讲:“老百姓是水,咱们革命者是鱼,鱼有水才能生存,咱们只有和群众在一起才能取得胜利!
0.10722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