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盖氏族谱记载,我始祖 演公迁入莱阳,卜居凤翥山阴。(即现在的山东省莱阳市姜疃镇凤头村)形单影只,举目无亲。嗣后又四世单传,(二世祖政配潘氏万氏,生七子,长忠,佘俱无考。)宗祧之不绝者仅如一线。至五世分为二支;六世分为四支;七世分为十六支。(见附图示)耕读为业,勤俭承家。迨后所生日繁。而左右村落多为盖氏子姓。支支荣盛,根固枝茂。但世远年久,派分支蕃。我盖氏一族散处十甲者,多经年不接矣。如无谱以统之,则日远情疏,将一本之亲不明,同源之谊弗笃。我列祖列宗每引为憾。我十四世祖 范公,清顺治甲午(公元一六五四年)乡试中举并名列前茅;乙未(公元一六五五年)进士。(莱阳县志第六册人事志,人物,科第,第七十页载:盖范姜疃甲午亚元乙未进士)敦宗睦祖之志不禁勃然,并致力进行。商确合社分各甲;众姓为庵下;合盖氏一姓为庵上。(据县志记载,莱阳明初属莱州府,洪武九年即公元一三七六年改属登州府。清初沿明制,莱阳城区划六个坊;乡村划十四个乡;辖一百三十五个社。本乡叫凤山乡;辖九个社。本社叫庵里社。)居虽各村。而因差役转换,所以同宗支人经常聚会。共同当差则犯名知避;经常聚会则长幼知序。只有这样才不至族远莫辨而漠然不相互关心。事既竣,又向族长言曰﹃今日虽一时合聚,他年未必不割裂。待我任后,必聚同族合集一谱,使宗辨支明,百世永赖焉﹄岁次己亥,(公元一六五九年,)赴京师抽选。敕授福建省建宁府建阳县知县。孰意率众赴任,行临闽界,暴疾殒命。无缘报君思,亦不能睦吾族,修谱之说竟成虚语矣。此后不数年,果分各甲当差,支散宗离。我十五世祖兆生公承先父敦宗睦祖之志,欲总修一谱,各藏一册,使族人展卷一览,百世同源,亲睦之意悠然而生。不想次第尚未编辑清析而精神已耗,年逾六旬,志为病阻。姑约略辑之,嘱其次子濂,继前人未竟之志,将族谱修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