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世系

  至18世:太子晋至王离-------------------008

  

  19至33世:琅琊王氏(元、音、览)---------012

  

  34至55世:江左王氏(裁、导、摶)---------013

  

  54至61世:安化王氏(摶、沆)-------------016

  

  45至62世:梅溪王氏(宏直、十朋)---------016

  

  35至67世:庐陵王氏(导、劭、洛宁)-------018

  

  35至50世:庐陵王氏(导、劭、该)---------020

  

  50至71世:平浪王氏(该、当、庭桂)-------023

  

  34至52世:山阴王氏(览、正、羲之)-------026

  

  36至52世:江左王氏(羲之、裕之)---------028

  

  36至82世:章安王氏(羲之、操之、士琦)---031

  

  36至82世:麻城王氏(羲之、禹偁)---------033

  

  34至90世:石井王氏(览、彦、魁)---------037

  

  46至56世:新安王氏(曒、璧)-------------039

  

  55至72世:新安祁门王氏(思聪、敬璋)-----042

  

  55至73世:新安咸阳王氏(思聪、敬允)-----044

  

  55至68世:新安佩山王氏(思联、敬文)-----045

  

  55至71世:流波幢王氏(思联、敬昭)-------045

  

  55至92世:新安王氏(思茂、敬祥)---------046

  

  54至88世:新安东安王氏(思谅、敬显)-----048

  

  55至95世:新安义桥王氏(思谦、敬逸)-------049

  

  47至68世:寿宁王氏(晔、文光)-----------050

  

  46至72世:闽台福清王氏(晔、审邽)-------054

  

  46至54世:闽台王氏(晔、审知)-----------056

  

  53至67世:安溪五里埔王氏(审知、继成、埭)064

  

  55至67世:安溪莆田王氏(继成、圿)--------065

  

  56至70世:澄海莲阳王氏(圿、淳流)--------066

  

  51至61世:闽台王氏(审知、继鹏)---------069

  

  51至61世:闽台马腾王氏(审知、继重)-----070

  

  33至88世:广济王氏(览、琛)-------------070

  

  19至81世:盛泽王氏(元、吉、复)---------075

  

  19至45世:太原王氏(威、霸、杰)---------079

  

  46至85世:宁溪王氏(杰、仲华、从德)-----085

  

  46至88世:珠树堂王氏(隆、通、勮)-----------089

  

  48至73世:天院王氏(隆、通、劭)---------097

  

  48至68世:湖坪王氏(通、景肃)-----------106

  

  52至91世:豫章王氏(景肃、仲舒、仁旺)---107

  

  52至65世:古塘王氏(景肃、仲舒、仁幹)---113

  

  52至87世:嘉溪王氏(景肃、仲舒、渊)-----116

  

  52至64世:豫章王氏(景肃、微)-----------118

  

  29至62世:晋阳流江王氏(殷、讥)---------118

  

  50至75世:晋阳王氏(殷、该、嶙)---------120

  

  50至82世:晋阳王氏(该、当、恕)---------122

  

  29至95世:上池王氏(咸、安石)-----------133

  

  49至65世:三槐王氏(言、祜)-------------138

  

  58至65世:三槐王氏(言、祉)-------------165

  

  57至64世:三槐王氏(言、永)-------------169

  

  59至78世:长岭永福寺三槐王氏(旦、冲、庆)172

  

  56至95世:大十八户三槐王氏(旦、冲、靖)-174

  

  60至90世:三槐王化村王氏(旦、素、固)---178

  

  58至73世:三槐堂凤栖王氏(旦、素、巩)---183

  

  58至71世:三槐永平王氏(旦、素、琳)-----191

  

  58至81世:三槐堂莫厘王氏(旦、素、时)---192

  

  56至93世:三槐堂桃源王氏(旦、素、时)---192

  

  59至104世:上海华亭三槐王氏(旦、逖)----194

  

  59至85世:三槐西寮王氏(旦、奇、作)-----197

  

  59至68世:三槐西寮王氏(旦、奇、倓)-----214

  

  56至73世:三槐萧山王氏(言、旦、时)-----216

  

  56至75世:三槐沔源王氏(言、旭、宝、伦)-218

  

  56至77世:三槐嘉定王氏(言、旭、端、伟)-218

  

  56至75世:三槐昆山王氏(言、旭、玄)-----219

  

  56至77世:三槐下党王氏(言、旭、端)-----222

  

  16至70世:当路王氏(蠋、熙)--------------223

  

  王氏上溯世系简述(1至41世)

  

       笫一世 黄帝(轩辕氏,有熊氏),少典之子,名轩辕,本姓公孙,生于寿丘,长于姬水,故又以姬为姓。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蚩尤伏诛,诸侯尊轩辕为天子。黄帝即位会诸侯于釜山,经略四方,融炎、黄为一炉,开中华一统之局面,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黄帝居轩辕之丘,娶西陵之女嫘祖,为正妃。黄帝有玄嚣、昌意、少昊、夷彭、祁豹、苍林、禺阳等25个儿子,长子玄嚣为尧,商,周之祖。昌意为舜,禹之祖。

  

  笫二世 玄嚣,黄帝之子,嫘祖所生。居于江水。

  

  笫三世  极,玄嚣之子。

  

  笫四世 帝喾,即高辛氏,取陈锋氏之女,生尧;娶有戎氏之女简狄,生契;娶有邰氏女姜原,生弃,即稷。                                                            

  

  笫五世 后稷,帝喾之子有邰氏姜原所生,名弃。弃好农耕,懂稼穑,帝尧举以为农师,封于邰,号后稷,别姓姬氏,是为周之祖,约生于公元前1450年。

  

  笫六世 不窟,后稷之子。太康时失官,窜于戎狄之间。笫七世 鞠,不窟之子。

  

  笫八世 公刘,鞠之子。率族迁居(今陕西彬县境内)。开荒治水,发展农业,周室之兴由此始《诗经.大雅 》有专章颂之。

  

  第九世 庆节,公刘子。

  

  笫十世 皇仆,庆节子。

  

  笫十一世.差弗,皇仆子。

  

  笫十 二世 毁 ,差弗子。

  

  笫十三世 公非,毁 子。

  

  笫十四世 高圉,公非子。

  

  笫十五世 亚圉高圉子。    

  

  笫十六世 公叔祖亚圉子。    

  

  笫十七世 太王  讳古公澶父公叔祖子即周太王。为避戎狄侵扼托扰他率族迁到岐山下的国原。此处土地肥美宜农稼。古公澶父率族人在此筑城邑建房舍设宗庙奠定了周室强盛的基础。

  

  笫十八世  季历古公澶父幼子周室开国之祖亦称王季臣服于殷。屡伐戒狄战功卓著。后被殷王文丁所杀。

  

  笫十九世  文王姬昌季历子继父位为周族领袖。商纣王时为西伯。一度被纣囚于羡里今河南汤阴后率族从周原迁都至丰(今西安)境内享国王十年史称周文王。取姒氏。    

  

  笫二十世  武王姬发姬昌子。周王朝建立者史称周武王。姬发继承父志联合诸侯在牧野今河南淇县大败商军终于灭商建周定都于镐今西安境内。在位四十四年。    

  

  笫二十一世  成王  姬诵姬发子。姬发灭商后在位二年而死姬诵即位是为周成王。因成王年幼叔父周公旦执政。成王时期开始推行分封制并营建东都成周(今河南洛阳)。在位三十六年。    

  

  第二十二世  康王姬钊姬诵子。继父位史称周康王。在召公、毕公辅佐下使天下大治史秫“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罚四十余年不周用”。在位二十六年。    

  

  笫二十三世  昭王姬瑕姬钊子。即周昭王。多年带兵伐楚最后溺于汉水。在年。 

  

  笫二十四世  穆王姬满姬瑕子即周穆王。曾西征戎狄南伐九江。相传曾周行天下。《穆天子传》即写他西游的故事。在位五十四年。    

  

  笫二十五世 共王 姬翳扈姬满子。即周共王(王)。在位十一年。 

  

  笫二十六世  懿王姬禧(艰)姬翳扈子即周懿王。从镐迁都去犬丘(今陕西兴平境内)。戎狄入侵中原周王室渐衰。在位二年。    

  

  第二十七世 夷王 姬燮姬禧(艰)子即周夷王。对诸侯恩威并施对戎狄重兵攻剿。在位十五年。

  

  笫二十八世  厉王姬胡姬燮子即周厉王。实行虐政遭国人反对公元前八百四十二年被奔彘(今山西霍州)十四年后病死。在位三十七年。 共和行政(公元前八百四十一年)庚申在位十四年。    

  

0.12049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