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赵氏宗祠位于天水市秦州区西关三星巷以西,原祠宇规模宏大,坐北朝南,临街有四柱三开间牌楼一座,入内东西两侧有勤慎堂,中轴线为上甬道。
一院有大殿三间,殿前东西各有朝房前后各有两座,大殿东侧并列偏殿四间,沿大殿两侧北进到二殿,再沿殿侧北进到三院。三元北有后殿小三间,院内东西各有厢房三间。东侧有殿偏三间并小四合院,称站房院。整个宗祠现存大殿、东西前排朝房和三院、偏院。
现存大殿(即今劳保商店)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硬山顶两泼水,脊式宝相,两端哺龙吻。
抬梁式五架椽前出廊,祠内前后排列四金柱,方砖望板,平栿下有雕花柁墩。
前后檐下置斗拱、补间一铺做,平板枋上置坐斗与单步梁麻叶头相交,形成斗口条,从整个结构、构件看,属明代建筑,清代曾小修过。大殿内原祀奉“辅助西戎世居天水”的“赵王”赵公辅并营平侯赵充国像。
此两帧先祖画像,男性长者面部微露其当年之肃目威意,应是祠堂之中理想佳作,在眼神目光中透露出长者亲善和蔼和爱连晚辈之气,是写生高手得意之作。
老夫人更显慈祥关连晚辈之情,同样在目光与口角间显露了生华笔触,应当予以肯定。至于在男女生别、年龄差异上的描绘再不必细述,此种刻画在庄严的祠堂上展现高高在上的长者与神案之下对后辈儿孙之间对晚辈的关爱、怜惜寄冀之情缘,致使故去的长者与后辈儿孙之间架起了一座传递思想情缘的桥梁。
这种情感通过繁衍潜深在人们的心灵之中。反过来,此两帧作品描绘上作者突出了主人思想神情之故。此套出于清代画师之手的两幅写真影像在人物刻画上及艺术才能是值得我们赞扬的。它是天水地方先祖画像保存完整的杰出文物藏品。
此套画像倘能通过历次运动搜、抄、查、焚之余幸存下来之后归其正位——列于由天水市政府拨款重建的“天水赵氏宗祠”之中,与其先祖赵公辅、赵充国等历史先贤序于其中,致使赵氏姓氏文化这面大旗能够招徕海内外赵姓宗亲慕名而来,在中国赵氏第一郡望的天水赵氏祠堂谟拜赵姓先贤,访亲探友,联络海内外赵姓宗亲,观光旅游,对挖掘、发展天水文化、发挥积极作用。
赵氏宗祠周围历来为赵氏族人的宅院,宗祠北与清末武进士赵子倍宅院相连,西与清末武魁赵文子宅院相连。西北有演武场和赵震宅院。
现存宅院大多为明清时代的建筑,有主庭、倒座、厢房、演武场、围房、书楼、仓房院、站房院、仓库马棚等。与宗祠配套形成一处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古建筑群。
既有宗祠,必有祠规。赵氏宗祠制定了十六条祠规,其中有:合族公立正族一名,三大支各立副族一名,立总领一名,立祠差八名。规定任期三年,到期一更换。并定于每年十月初十举行祭祀,祭祀细则十分详尽。并就酒席费用,出入账项、房屋、处罚等都有规定。
祠堂立有专祀祖文,祀文包括“请神词、预告文、正祭文、冬至正祭文”等。并在祭祀仪注中详细列举了诸多执事的安排以及鼓鸣钟、排列、叩首、行预告行牲礼、祀祖礼、初献礼、侑食礼、饮福受胙礼、辞神礼及各礼乐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