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祖父家在解放前经济条件很好,解放后被定为“富农”,后来外祖父由此也遭了很多“罪”。但他一直脾气很好,温尔文雅,即使当初读书不多,但他的经历,以及他那个时代的大环境和家庭环境,深深地影响了外祖父的性格,内敛,忍让,谨慎,认真,负责,豁达随和。
外祖父的父辈弟兄三个,在清朝末年,靠着辛勤的土地劳作和做一些小生意,慢慢地积累了一些财富,在那个时代,有财富就购买土地,在解放前已经有约一百六十亩土地。不幸的是,(1925年)外祖父七岁时,外祖父的父亲在民国时期的河南某地胡景翼部队中做文书还是去河南某地做生意,兵荒马乱,挨了乱飞的子弹而丧命,外祖父就成了孤儿,但在大家族的爱护下,特别是外祖父的大伯对外祖父照顾有加,外祖父成长到16岁时结婚,外祖母比外祖父大三岁。结婚后外祖父就到酒坊做“相工”,意即“学徒工”,随着年纪渐长,到了陕西凤翔的酒厂做工,凤翔酒厂即现在的陕西西凤酒厂,不仅学得了如何制酒,也学会到山西等地销售酒。解放前已经置办了造酒用的一些器具如大瓮烧锅等,外祖父一大家族计划开酒坊。但解放后生意就只能泡汤了。外祖父一生最自豪的一段时间就是在凤翔酒厂的那么多年,积攒了银元钱财,积攒了经验和技术,但时代变迁,随着社会洪流裹挟向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