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自姚姓或妫姓说
舜帝,也称虞舜,生于姚地(今河南濮阳),以地取姓为姚。舜在被选为尧的接班人前,尧为了考察他,让舜搬到妫水旁居住,舜的部分后代以所居住妫水河为姓,为妫氏。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武王灭纣建立周朝后,找到舜帝后人陈胡公妫满,将长女太姬嫁给满,备以三恪,奉祀虞舜,封他在陈(今河南省淮阳县)这个地方,建立了「陈国」。周朝初年陈胡公满以国为姓的,即成为陈姓的由来。
从胡公受封至公元前479年楚惠王杀陈湣公为止,陈国共历25世,延续568多年。据《唐书·宰相世系》和相关史料记载,陈亡后,陈厉公的儿子陈完怕株连自己,出奔到齐国,以故国为氏称陈氏,后改为田氏。公元前386年,陈的分支仕齐的十代孙田和时,废齐康公而自立为齐太公,并受到周王朝和诸侯列国的承认。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田代齐姜”。
2.出自妫姓说
源于妫姓,出自春秋时期陈国公后裔。陈国内乱至亡国期间,除胡公满的后裔子孙陈完这一支主系之外,还有三支陈国公族后裔避居他乡,亦以国名为氏姓陈。
一是陈哀公之子陈留,避居陈留郡;二是陈湣公之长子陈衍,避居阳武户牍乡或颍川;三是迁居固 始,源于陈湣公次子陈温之后陈琏,其后因无子,便以颍川陈寔为嗣子,遂融入颍川陈氏。自秦汉以来,由田姓复姓归宗的颍川陈氏一支,在中国历史上十分显赫,繁衍极盛,播迁极广。
3.少数民族原有王姓或改姓说
少数民族中原有姓陈,非常之多,几乎所有的民族当中都有陈姓。如:满族姓陈有两种,一种是原来汉人,后金努尔哈赤统治时,被强迫改为满族陈氏,编入汉八旗,或者是到关外去生活。二是本系满族姓氏,改为陈氏,仍属满族;京族里边陈姓是大姓;羌族里边陈姓氏大姓。
少数民族改姓陈的,也非常之多。如北魏鲜卑族陈氏 ,据《魏书·官氏志》记载:五代北魏鲜卑族原有三字姓侯莫陈氏,随北魏孝文帝迁都而到洛阳,在孝文帝实行汉化改革、定族姓时,于496年改为单姓陈氏;蒙古族陈氏 是明太祖朱元璋赐给已经降明的蒙古贵族的姓。
4.赐姓改姓说
隋朝时期有一个叫陈永贵的将军,原来是陇右地区胡人,姓白,甚得隋文帝杨坚的宠信,官至柱国,领兰、利二州总管,封北郡陈公,陈永贵便以封号中的陈字作为自己的姓氏。
明朝统一全国后,朱元璋为笼络已经降明的蒙古贵族,往往赐给汉姓汉名,如恰恰赐名陈守忠,哈哈赐名陈元等。明成祖时,灭安南国黎朝,国王黎季厘寒流笔大多移居中国,其子改姓名陈澄,官至工部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