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多以梁郡、冯翊、顿丘、咸阳、辽东为郡望。
乔氏最早出现于黄帝后裔的橋氏,有喬伯、橋僑喬、橋牛,后出现在各史记中有记载的:
周战国时鲁国(在今山东西南部)有橋庇,受《易》于商霍,以授江东肝臂子弓,其后传授不绝。
西汉有橋仁,梁(今河南商丘县南)人,与杨荣并受《礼》于戴圣,橋仁著《礼记章句》49篇,成帝时为大鸿胪,家世传业,由是小戴礼记有橋杨氏之学。橋仁5世孙橋基,任广陵太守,生肃,为东莱太守。东汉太守橋玄,就是橋肃之子。
橋玄族子橋瑁,东汉时官东郡太守。由此可见,汉代梁国睢阳桥氏已形成望族。汉有橋桃,《史记》载:“鲁有桥桃,畜牧塞上,马牛升匹,粟以万计。晋有蜀人橋赞。”后汉有橋基、橋肃、橋元、橋羽、橋瑁、橋蕤、橋扈。
晋朝十六国时期,前赵刘耀有将领喬智明,为鲜卑前部人。又据《古今姓氏书辨证》载,晋代有蜀(今四川)人橋赞。
南北朝,南朝宋有隐士喬顺,隐居于湘州(今湖南长沙)栖霞谷。北魏末期大臣橋勤改姓喬,被视为汉族乔氏的始祖,陕西西安(西魏都城)即为其族人发源地。此支黄帝后裔乔氏族人早在东汉时已分居于今安徽潜山、河南商丘等地。橋勤曾官仕北魏、西魏,可见其族人南北朝时又有散居山东、陕西等地者。其中以河南商丘一带人丁最为兴旺。
唐有冯翊(今陕西大荔)人喬知之、喬侃、喬备、太原(今属山西)人喬琳、喬 彝、橋公山、橋宝明,隋、唐时期,乔氏族人主要繁衍于今陕西、山西、河南、安徽等省境,陕西冯翊河南商丘乔氏已成望族,是以“梁国”“冯翊”为其郡望。
五代时期,乔氏人口剧增。有橋勤,据史籍《通志·氏族略》记载:“喬氏即橋氏也,后周文帝为相,命橋氏去木,义取高。”
十国有南唐高邮(今属江苏)人喬匡舜,后主李煜时任刑部侍郎。
宋、元时期,北方乔氏族人有避金人、元人之兵祸而南下者。此期间,浙江、江苏等南方地区有乔氏名人入载青史。如宋朝有有高邮(今江苏高邮)进士乔执中。有乔同按尚友录同学道年八十益壮苏东坡赠以诗有上山如飞嗔人扶之句,有乔 按万姓统谱字禹功为太傅知钦州,有乔大临、乔梦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