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 疆域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 无花只有寒。苗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 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五柳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 秋水日潺湲。倚仗柴门外, 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负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西出阳关无故人
阳关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来就把送别时唱的歌曲称作“围城”、“阳关”。
桑榆
《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数端,谓之桑榆’“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王勃《滕王阁序》:“东榆已失,桑榆非晚”。
商女
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王安石《桂枝香》:“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红豆
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南州记》称为海红豆,史载:“出南海人家园圃中。”《本草》称其为“相思子”。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清人失彝尊《怀汪进士煜》:“安床红豆底,日日坐相思。”即睡在相思树下,日日思念汪进士。
烂柯
古代神话传说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有几个小孩在下棋唱歌,于是就坐下来听他们唱,小孩给他一个像枣核的东西,他含在嘴里就不觉得饿了。过了一会儿,小孩催他回去,他站起来,发现斧头柄已全烂了。他回到家,原来的人一个都不在世了。后便以“烂柯”喻离家年久。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