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郡望王氏,源远流长,自西汉之吉公形成郡望于琅琊皋虞至今,几乎分布全国各县,初,活动于琅琊皋虞,后来,分衍出威公之10世孙的王霸的太原郡望王氏,威公兄长元公的少子“忠”也分衍出东海兰陵王氏、不其王氏,吉公的琅琊郡望王氏则分衍出东林王氏(仕高的裔孙)、宜城王氏(逸的后裔)、广汉王氏(樨的后裔)、这些都是在3国之前的,3国,琅琊郡望王氏继续分衍出幽州(也称范阳、北平、冀州)王氏(王谊、王雄的后裔),王叡(睿)的安邱王氏,王典的相州王氏,而作为少子(小弟)王融还继承琅琊郡望王氏,而且居然还是现在的王氏主流,那就是融公2子祥、览的裔孙,览公(王览)的裔孙占现有的王氏约80%,所以,王氏通谱列到览公5世孙时,就是遐、晏之、允之、恬、悅、洽(导公弟3子,其后裔约占现有的王氏之65%以上),协、劭、荟、瑜、应、籍之、羲之、彰之、颐之、胡之、耆之、羨之、彭之、彪之、兴之、仚之、作之、勉之……这代人的“太原王氏是”隗,懋、允(3国弄连环计杀董卓的那个司徒)。
那么,西晋,王导衣冠南渡,举族南迁,王雄的后裔还在北方羲之的父亲也王氏与其它姓氏1样,收到还在北方,太原郡望王氏基本也在北方,当路郡望王氏(王翦的3叔的后裔)也多在北方,紧接着,5胡乱华,凡是留在北方的的王氏与其它姓氏1样,受到食人民族(羯族)的大屠杀、人口锐减,而在南方的琅琊郡望王氏,恰好躲过此劫,在长江流域迅速繁衍,所以,隋,北方人口稀疏,南方迁北,琅琊郡望的王也就变成大举北迁河东、河南、关中、邺等,河东就是现在的山西。因此,那以后,山西(包括太原)的王氏也占了很大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