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徙传播

  始建于西周初年的焦国,春秋时灭于晋,于是子孙纷纷出奔,或北渡黄河进入山西,或西徙陕西,或向东北方向的河北、山东播迁。先秦时期,焦姓人于史书不显,表现得较为沉寂。西汉时,见诸史册之焦姓除梁(今河南省商丘)人焦延寿外,还有在《田延年传》中稍微提了一下的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富人焦氏。东汉时,入载史册之焦姓有焦触、焦和、焦永,还有庐江(今属安徽省)人焦仲卿,曾任河东太守的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人焦贶。这些资料表明,此际焦姓除继续繁衍于北方外,已有焦姓人在长江以北之安徽,长江以南之浙江等地定居。繁衍于北方的焦姓,逐渐发展成为河北中山(今定州)、广平(今鸡泽东)以及陕西冯翊等地的望族。魏晋南北朝时,有河东(今山西省夏县)人焦先,梁人焦宝愿,安定(治所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人焦嵩,南安(今甘肃省陇西)人焦遗、焦楷父子以及氐人改为焦姓的焦明、焦度父子。说明此际社会动荡造成焦姓南迁外,更多的焦姓经陕西避兵火于宁夏、甘肃一带。唐代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使上述焦姓之郡望繁衍更胜。安史之 乱和黄巢起义以及五代十国虽造成焦姓人口锐减,但其繁衍播迁却是呈小规模、无序的播迁,原因是藩镇割据或各国分立,天下乌鸦一般黑,哪里还有战火不焚烧的净土。宋靖康之耻后,焦姓避居江东,繁衍于今安徽、江西、江苏、浙江一带,宋理宗时,有焦炳炎由安徽宣州迁居浙江嘉兴。宋末元初,焦姓又不得不播迁于更广泛的南方其他诸省。明初,山西焦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江苏、河南、山东等地。明清之际,焦姓人家大量出现于江南各地,同时人才辈出,声誉响亮,使得迄今为止焦姓在南方各地一直都是一个著名的姓氏。如今,焦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江西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焦姓人口的百分之二十六。焦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二十八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

  历史名人

  焦仲卿:汉代《古乐府》诗中的人物,其妻刘氏,与他是对恩爱夫妻,但刘氏为焦母所不容,被逐出家门,投河而死,焦仲卿哀痛之极,亦自缢身亡。

  焦延寿:字赣,汉代梁地人,官小黄县令,颇有政绩。专攻《易经》,自称得孟喜之传,曾传授给京房,于是汉代《易》遂有京氏之学。汉元帝(公元前48-前33年在位)时被封为三老。

  焦 先:字考然,三国时魏国河东郡(治所在今山西省夏县)人,隐士。隐居荒野河边草庐中,见人不语,冬夏不穿衣,睡不铺席,满身污垢,数天吃一顿饭,相传活了一百多年。

  焦 遗:十六国时西秦南安(今甘肃省陇西)人。曾为太子太师,后迁安南将军、广宁太守等职。南安诸羌族人曾推举其为主代秦,被其拒绝。

  焦 度:南安氐人,南朝齐将领。少有勇力,善骑射。历任辅国将军、东宫直阁将军、淮陵太守、游击将军等职。沈攸之起兵造反,焦度镇守郢城,曾于城楼上辱骂沈攸之,人呼其楼为焦度楼。

  焦 遂:唐代名士。说话口吃,清醒时话不成句,醉酒时对答如流。与贺知章、李适之、李白、王王进、崔宗之、苏晋、张旭并称饮中八仙。焦守节:许州长社(今属河南)人,宋代大臣。其父焦继勋官至彰德军节度。守节以父荫补官。真宗时,置江淮南、荆湖路兵马都监。降施州蛮,出使契丹。后迁四方馆舍,以右神武大将军致仕。

  宋神武大将军-焦守节

  焦赞:北宋后期富弼部下,也是抵抗辽军的北军将领,焦赞墓在今天河北雄县。在杨家将演义中,焦赞是追随杨延昭的猛将,同孟良并称,抗辽有战功,久镇瓦桥关(河北雄县一带),也就是镇雄州(雄县),名望颇高。他和孟良等是杨家将的左右臂,是一位名闻河北的抗辽勇将。

  焦德裕 焦德裕(1219——1288)字宽父,元,井陉人。通晓左氏《春秋》,好拳勇,善射。当时,金将武仙的部下赵贵、王显等,经常出没太行山袭击元军。太宗窝阔台命德裕率部讨伐,事成之后,太宗下诏将井陉北障城田赐给德裕。后历任战漕运使、陕西道提刑按察使、行中书省事、淮东宣抚使及福建行省参知政事等职。世祖至元六年(公元1288年)卒,年69。赠荣禄大夫平章政事,追封恒国公,益忠肃。

  焦宏:据相关资料记载,焦宏生于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明永乐十九年中进士,授官监察御史,后历任江西按察副使,江西布政使,明正统六年,擢为户部侍郎。焦宏为官23年,不仅多次平反冤狱,施惠于民,而且为东南沿海抵抗倭寇作出了贡献。

  焦 芳:河南省泌阳(今唐河)人,明代大臣。天顺进士,授编修。历任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累加少师、华盖殿大学士。其性阴狠、贪婪。家藏万金,居第宏丽。

  焦 馨:山东省章丘人,明代直臣。万历年间进士。由中书舍人迁兵部员外郎,天启间官至右副都御史、巡抚宁夏,拒建魏忠贤生祠。崇祯元年解官。

  焦 竑:字弱侯(1541-1589),号漪园,又号澹园,明代学者。祖籍日照市大花崖村,出生于江苏省江宁。自幼聪颖好学,16岁在南京考中秀才,便到天界寺、报恩寺埋头苦读。万历十七年(1589年)49岁时考中己丑科状元,以殿试第一入翰林修撰。焦竑为人性格直率,政见不同则当面辩论,并上书谏争,因而受到当政者厌恶。因而他出任顺天乡试副主考时,曾受谗臣的诬陷。从而他看透官场险恶,忿然辞官,从此,不再出仕,是年,他为李 贽作《藏书序》。焦竑一生博览群书,精于文、史、哲学科。他治学严谨,不入俗流,常有独到之处。著作甚丰,著有《澹园集》、《澹园续集》、《焦氏类林》、《老子翼》、《庄子翼》、《养正图解》、《玉堂丛话》等。

  焦 循:甘泉(今江苏省扬州)人,清朝经学家、数学家、戏曲理论家。嘉庆举人。出身治《易》世家。他以数学原理及音韵训诂整理《易经》。有《雕菰楼易学三书》、《孟子正义》、《论语道释》、《剧说》、《释弧》、《释轮》、《加减乘除释》。

  焦延寿:西汉梁人,官小黄县令,颇有政绩。专攻《易经》,自称得孟喜之传,曾传授给京房,于是汉代《易》遂有京氏之学。

  焦达峰:湖南省浏阳人,原名大鹏(1887-1911),字鞠荪。近代民主革命烈士。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留学日本,次年在东京参加同盟会。1907年与张百祥、孙武等在日本组织共进会。回国后曾参加萍、浏、醴起义,失败后逃亡日本。武昌起义后,他首先响应,发动长沙起义,被推为湖南都督,不久被谭延闿所杀害。

  焦守健:(1912―1941)又名焦建国等用名,化名苏一华、肖实。河北省衡水市饶阳县屯里村人。

  1925年13岁的焦守健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县立第一高小,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投身革命。1926年,焦守健亲手组建起了饶阳县第一个团支部,焦守健担任饶阳县第一任团支部书记,同年底,负责全县的青年(团)工作,担任团总支部书记。1927年秋,考入北平(今北京)燕京大学农学院。1929年在北平燕京大学农学院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2月7日,因组织学生运动被捕。出狱后,返饶阳从事地下工作。1930年冬,饶阳小堤暴动失败后,焦守健奉命转移到天津担任中共河北省委交通员,秘密从事学生和工人运动。1933年,根据河北省委指示,回冀中农村重新开辟和恢复党组织工作。1934年9月,河北省委针对津南特委遭受破坏的情况,派苏一华(河北饶阳人,原名焦守健,又名焦建国,后化名改为肖实:摘自中国共产党沧州党史第一卷第83页/中共津南特委重新建立;中共沧县党史大事记第10页。)来沧州恢复党的组织,重新建立和恢复了中共津南特委,焦守健任特委书记。1937年“七七”事变后,任饶阳第一任中共县委书记。先后建立抗敌后援会(焦守健亲任主任)、抗日救国会,举办师资培训班,创办了油印《民声报》,开设了青塔书店饶阳分店,并在全县建立起了52个业余剧团和各种宣传队,广泛宣传我党抗日救国的主张和纲领且积极动员人民抗日。同年冬,在以他亲手组建的饶阳抗日自卫队基础上成立了抗日自卫军,下辖饶阳的四个团,肃宁、河间各一个团,献县独立旅,武强独立营等。1938年抗日自卫军经过整编,统一归属八路军第三纵队,由纵队司令员兼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和纵队兼军区副司令员孟庆山领导。经过他三年多艰苦卓绝的斗争,由于工作成绩显著,饶阳县被中共冀中区党委誉为冀中抗日根据地模范县:(注:《冀中抗敌》报还专门介绍过他的事迹)。1938年5月,上级特派焦守健进驻中共献县县委,加强津浦西侧的抗日力量。1938年底,调任中共献(县)青(县)沧(县)交(河)【今泊头市】中心县委书记。1939年,焦守健在贺龙同志一二〇师的配合下,在中心县组建起了抗日自卫军十八大队,焦守健兼任政委,率军民拆铁路、截火车、炸碉堡,打击日伪军。沉重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使抗日斗争的烽火很快在中心县一带熊熊燃烧起来......1941年春,在沧县前军庄召开四县干部联席会议时,由于叛徒告密,遭敌重兵包围。他沉着指挥十八大队与敌激战,在指挥突围战斗中,为了掩护地委巡视员刘光鉴及其他战友,他几进几出,最后撤离时,不幸被敌弹击中头部,英勇牺牲,年仅29岁!焦守健烈士牺牲后当地党政机关和十八大队为其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为了纪念他,上级党委(冀中三专署)根据群众要求,把他战斗工作过的青、沧、交一带划出一部分区域,在三县结合部成立了以他当时的名字焦建国命名以杜生镇为中心的建国县。

0.094359s